高校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弘扬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7期   作者:雷金成
[导读] 教育中的美术,不同于社会和创作领域中的美术。在美术教育中,我们所追寻的是美术的教育价值,并通过美术教育来促进多元中华文化的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雷金成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教育中的美术,不同于社会和创作领域中的美术。在美术教育中,我们所追寻的是美术的教育价值,并通过美术教育来促进多元中华文化的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美术教育多层次发展的需要。同时美术教育是培养每个生命个体感受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青少年通过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培养,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因此,美术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美术教育中,美术老师需要充分发挥美术的美感培养优势,提高美术教育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与世界的和谐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美感;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一、学校美术教育
        (一)美术教师应增强自身知识结构、美术专业能力、审美能力与教学实践技能。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高校的美术教学大部分是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学习美术知识,美术课堂中缺乏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将主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清单罗列出来加以灌输。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在高校美术课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此类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美术教师自身的素养限制了学生解读传统文化的能力。美术教师应做好对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加强自身美术专业能力与审美能力。教师要在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来践行这一理念。具体举措如下:美术教师应大力挖掘美术教育资源,如条件允许,可将艺术家带入学校美术课堂,让学生与艺术家们在现场进行高效的学习互动;定时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欣赏精美的艺术品原作并组织交流座谈活动。同时,美术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环节纳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着重于学生鉴赏能力与美术语言的表达交流能力的培育,也要重视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书画这一实践环节。
        (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美术教学管理制度,积极调动校内物力资源,为传统文化教育搭建广阔的平台。校方领导及教育工作者应重视传统文化教学,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同时,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活动。学校要为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经费、环境和教学设备设施,进行科学的评价及制定教学管理措施,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或美术社团,定期举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览、校园传统文化艺术节或艺术长廊展示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三)美术教材承载的传统文化内容十分有限,将校内美术课的学习与课外传统文化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究。中华文化广博而深邃,作为反映广博中华文明的美术教材,它被用作学校向大学生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的教学参考书。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除了要注重引导学生研习美术教材的内容之外,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相关传统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美术教师应重视大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和个性拓展,加强学生在历史资料的查阅、古诗词研究、美术语言表达与交流以及思想文化素质方面的学习,以弥补教材容纳不足所导致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缺失的问题。


        二、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内涵
        美感不仅仅是对外在美的一种感受,同时也包含了内在美的体验。美感是一种能够陶冶性情的方式,通过对美的认知和领会,能够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从而形成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当重视学生的美学感受,通过创新发展美术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发现美、追求美的自我意识。学生美感能力的提升,能够反作用于美术教育,在接受美术教育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愿以及主动探究精神。可见,美术教育与美感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美术教育为美感培养提供的基础和动力,而美感的提高能够使美术教育更具张力和价值,使学生的美学素养得到提升。
        人的情感是对外界感受的内心情绪表现方式。美术教育中的美感,能够将情感与审美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帮助学生将亲身的美感体验能够升华到情感层面,在美的感受过程中得到情绪和心理上的满足。美感中的情感性与每位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紧密相关,学生在美感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从而珍惜并热爱当下的生活。美感中情感内涵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将感性与理性进行结合运用,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美感具有想象性特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中蕴含着想象特点,美感不仅仅是对外界世界直观的认知,同时也能够通过想象能力的提高,在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优化的美学形象。想象能力是每个大学生都具备的一种天生能力,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激发大学生的想象,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美术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美术教育中应当重视想象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想象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审美对象的外在特点,发掘更加深层次的内在精髓,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真正理解和领会。想象的世界是没有边际的,大学生通过美感中的想象性,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美术世界遨游,使精神和心理都获得美的享受。
        生命是每个人感知世界的载体,只有充分认识到生命中的美,才能够实现对生活的热爱。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从单纯的知识型学习转变为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等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美感教育即为其中的美育。
        参考文献:
        [1]马星.如何让学生在新教育中体味到美术课的美感   2019
        [2]陆旭东.美术特色课程审美化建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8.
        [3]朱永.提升美学素养构建美感课堂   美术教育研究,2018
        [4]魏欣欣.浅析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借鉴意义 科学导报,2017
        [5] 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雷金成,男,1963.4.9,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专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