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7期   作者:陈梦雪
[导读]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生活中的事件缺乏判别是非的能力,而且有的孩子情感敏感,遇到挫折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教育的工作,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孩子们成长和进步。
        陈梦雪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       610100
        摘要: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生活中的事件缺乏判别是非的能力,而且有的孩子情感敏感,遇到挫折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教育的工作,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孩子们成长和进步。本文就从当前的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做几点分析,并提供一些教学模式和技巧,以促进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教育;?教学活动;?策略;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小学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小学体育课程,涉及到很多体能训练和心理辅导,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们应该站在时代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当孩子们出现问题,还要对他们开展及时的心理疏导与教育,才能发挥心理教学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一、注重心理健康的价值,扩展体育课堂活动
        “扩展体育课堂活动”,这是小学体育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给小学生们充足的活动机会和时间,才能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体育课堂中,学生主要靠施展动作来进行体育训练,而动作的控制机构是小脑,小脑链接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行为和动作也一定是健康的。所以说,教师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关注学生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与正确性,才能从本质上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生的日常行为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小学生刚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有可能存在陌生感。如果教师单纯的在课堂中讲解科学文化知识,孩子们难免会觉得体育课堂枯燥乏味,丝毫提不起训练的兴趣,对周围的事物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体育训练开始,调节学生的日常情绪,构建和谐融洽的体育课堂环境。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成一个圈,边说边玩,进行“丢手绢”的传统小游戏。当孩子们置身于游戏之后,便会忘记紧张感,和其他同学、老师建立情感交流,快速融入到课堂氛围中。
        在平时的课堂中,只有我们教师树立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知,才能在体育课堂中将其科学的实践,从而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
        二、强化心理辅导模式,提升学生的体育热情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亲近的人所说的话,儿童总会呈现出信任和听从的态度,心理对孩子的认知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家庭中,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在校园中,孩子们最亲近的人是他们的伙伴。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我们教师要努力去了解和接触孩子的心理活动,尝试做他们的好伙伴,才能强化心理辅导模式,提升学生的体育热情。

如果小学生们不喜欢交流,我们要通过一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才能帮助学生克服交流的心理障碍,并促使其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
        一个拥有乐观情绪的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比较理性,离成功更近。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过于关注,难免会导致学生处于紧张的状态,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当学生的情绪被动消极时,就会在内心产生抵触的想法,拒绝各种人际交流,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学元素,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学生在其他文化课程中的紧张感,帮助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绪,快速消除心理屏障。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实际,采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及时的给予疏导,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阴霾。
        三、引入心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体能素质发展
        心理教学活动是陶冶心灵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教师要掌握的实质教学内容。有效的心理教学活动有“美术,音乐,体育,舞蹈”等。作为最常见的心理教学活动,体育课程能给小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保证小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教师一定要合理的重视。在心理教育初期,孩子们难免会拒绝交流。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言语表达,增强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上台表演、故事游戏、体育接力赛”等小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的体能素质发展,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果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度不够高,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体育课程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读书、艰苦锻炼”的信念。爱国主义情怀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在组织小学生进行“跨栏跑”的体育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孩子们播放“亚洲飞人”刘翔夺冠的体育视频,刺激学生的运动神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潜能。这种结合情感教育的体育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还能扩展体育课堂的活动,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素质教育。
        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融入体育训练中,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总而言之,体育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心理辅导课”。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建立和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引入新时期的体育模式,注重心理健康活动,扩展体育课堂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为学生排除困扰,提升学生的体育热情,促进学生的体能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4.6.
        [2]沈勇.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广西教育,2018.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