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微观知识教学融合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何慧
[导读] 由于化学微观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化,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与记忆,
        何慧
        柳州市铁五中学  545007
        摘要:由于化学微观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化,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与记忆,而信息技术可以借助一定的电子设备将各种化学知识中的图像、文字、声音等内容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并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将微观的化学知识宏观化,促进化学微观教学的数字化发展,改变当前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现状,解决问题难、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现实问题,推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良性发展。但是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观知识;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初中化学中大量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是以抽象的微观粒子层次为基础,在实际形式上多数“看不见,摸不着”,传统教学只能由教师进行口头讲解与描述,或者通过单一的实验表象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一依靠记忆与抽象的理论进行知识分析,导致学生对微观知识内容理解不足,不利于学生发展,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处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转变过程,现阶段的知识多数以形象思维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微观知识的特殊性,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营造优质的课堂环境,以先进的模式为主,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产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其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通过创新微观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尤其是微观教学,其多数知识肉眼难以看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其以形象具体的方式体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其次,提升微观教学的趣味性,通常对于化学知识内容来说,理论基础知识较多,并且化学式较为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知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知识理解不足,如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原子质量除以C-12的1/12,为什么?由于理论知识复杂,学生经常感到枯燥无味,通过合理的方法创新,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最后,积极进行微观教学创新有助于降低知识难度,将抽象的知识进行转化,将微观知识以具体的形式进行表达,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的化学认知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微观知识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1、制作微课,让微课引领学生的化学课前预习
为了圆满地完成化学教学任务,课前有效预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借助微课工具,更有利于明确课前预习的要点,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学生有了充足的准备,再走进化学课堂,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原子的构成“一课,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掌握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总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在教学之前,围绕本节课的目标与内容制作微视频,内容为:《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激发兴趣)一复习分子、原子的知识(知识储备,探索新知)一列出预习要点(提高预习效率)。并将视频上传到班级的微信群、QQ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逐步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初步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2、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
        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大多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例。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化学微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微观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以此增添初中化学课堂的乐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元素“一课,该课题包括了元素及其相关内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其教学顺序被安排在“分子、原子”“原子的结构”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了解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及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因此,课题3是联系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过渡桥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所以,教师在讲解课题3的内容时,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映像设备等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在户户下上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花元素,为学生讲述元素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并帮助学生认清生活中的“元素”与化学学科中的“元素”的异同!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代表着事物的基本成分,不同点在于两者所涉及的范畴不同。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化学学科的微观知识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很多化学元素及化学反应中的微粒变化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微观教学时,要利用信息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对微观化学知识进行宏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微观世界的化学问题,培养初中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微观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动态图片或者影像资料来帮助学生梳理化学微观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例如,教师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课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板书和口述的方式)去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学生则无法快速、准确地在头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不利于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为了提高化学微观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运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运动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待视频播放完以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
“观看刚才的视频展示,请描述一下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规律进行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是分层的,每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量是有限的,原子最少有一个电子层,最多的可以拥有七个电子层。课堂提问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并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扩展讲解!原子的体积很小,电子在其核外进行着高速的运动,电子运动具有特定的规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是在有限的点、线、面上运动的,而是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运动的,形成了原子的核外电子层。能量不同的电子会在不同的空间区域内进行运动,即能量较低的电子会靠近原子核,能量较高的电子会远离原子核,形成分层的排布。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预设功能,把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探索空间,让信息技术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欧建.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探究[J].神州印象,2018,000 (001):P.119-119.
[2]朱佳燕.浅谈初中化学中的微观教学[J].考试周刊,2018,(83):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