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碧莎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和平小学 661000
摘要:小学数学的主题图就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以情景形式呈现学习素材的情境图。作为教材的主题图,在选择和呈现中存在着一定的教育情景和教学对象,因此,需要教师在“教材文本”与“儿童现实,之间找到一定的契合点,这样主题图的有效可视性才能被呈现出来。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主题图的有效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有效运用策略
小学数学新编教材中的主题图颜色更加鲜艳亮丽,情境更加丰富,种类更为繁多,可以说非常吸引学生眼球,也让数学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但主题图终究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资料,我们教师应该合理并且有效地应用主题图,将主题图价值最大化,方可真正实现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助力作用。所以,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主题图的功能,科学的应用主题图;同时也要对主题图进行优化应用,下面就重点围绕这两个方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主题图的运用现状
1、应用呆板,过于单一
教材中设计的主题图,几乎都是一例一图,遵循的规律是先情境,后问题,基本是固定的格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按照出示主题图,找出数学的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联系,形式单一、呆板。学生被这种固定的模式所格式化,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渐渐消失。
2、场景静态,生动不足
教材中的主题一般都是静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即使多媒体走进课堂,教师也是把这些情境图以多媒体的图片展示,没有动画的元素。主题图所涉及的一些数学问题,是通过教师的读或者学生的读来获取数学的信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丢失了相应的观察、理解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师读题中稍微不注意,就忽略了题中的条件,这样学生做题时,就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有的学生识字不多,题目根本读不懂,也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3、信息凌乱,表达枯燥
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更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是图片,至于主题图的文字信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甚至很少关心,导致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出现凌乱。同时,数学的主题图大多是一个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原型,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揭示思路和方法。可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教师很难能完整、准确地把握编者的意图,更不能准确地挖掘主题图丰富的内涵,教学的过程只是生硬的照搬,形式化的走场表达而已,表达起来是枯燥乏味的,自然引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主题图的功能作用
1、有利培养问题意识
从主题图中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着各种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常用方法,教师将现实生活融入到主题图中,以此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问题意识。
2、有利培养探究精神
小学生最大特征就是好奇心重,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想探个究竟。
自然,学生初次看到主题图必然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探讨主题图中的知识。教师在从旁给予引导,让学生逐渐深入主题图,从自主探索中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从中获取广泛的活动经验。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主题图的有效运用策略
1、选择合适的时机呈现主题图
除了要对主题图进行形式优化之外,我们也应该对主题图呈现的时间、节奏进行把控,比如一节课几十分钟,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主要阶段,那么不同主题图在不同阶段呈现的价值就会不同。所以,我们还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出示主题图。例如新课导入时,出示主题图的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中主题图的导入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或者利用主题图展示本节课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计算和应用;而课后出示主题图的主要价值则在于“画龙点睛”,深华主旨以及鼓励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及探索的作用。在不同阶段导入的主题图自然也就不同,这需要我们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因地制宜、因时而利。
2、培养有序观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主题图中丰富多彩的情境,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他们看图时无目的、无顺序,迟迟不能捕捉到数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例如,一年级上册“准备棵”的教学,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名老师、几名学生、几个垃圾桶、几种花、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3、利用王题图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普遍不感兴趣,一方面是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受系统化教育,认知水平低,另一方面是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面对这一局面,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在笔者看来,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利用主题图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此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主题图,但是这些图画都是静态的,难以同时兼顾数学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生活数学小故事添加到主题图中。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方式创设的趣味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激发出来。
例如,在讲解“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25页中“一颗树上有3只小松鼠,另一颗树上2只小松鼠”这一主题图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趣味性的情境:“一颗树上住着一家3只小松鼠,小松鼠宝宝今天过生日,想要邀请他的2只小松鼠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小松鼠妈妈需要为家里人和做客的小松鼠每人都准备了一颗松子。那么,小松鼠妈妈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松子呢?”这样的主题图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唤醒,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之中。
四、结语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涵盖数学思想和知识形成过程,更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降低数学知识难度。数学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合理应用主题图,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优势功能,进一步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辉.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J].速读(下旬),2018,(12):128.
[2]李谨凤.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运用[J].文渊(中学版),2018,(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