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进才
宁夏省吴忠市同心县豫海回民中学 邮编 751300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改要求教师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其中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是基础,教师还需要关注实际与理论之间的结合。本文以高中数学为载体,根据目前的教学实践现状,分析同课异构的理论基础,在详细探究的过程中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同课异构;理论研究
一、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主要是指教师结合前期的学科教学目标,全面深刻的讲解某一节课程。不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所区别,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也会尽可能的改进教学模式。主动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针对性的解答学生的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同课异构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环境产生了明显的改观。学科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对数学教老师是一个较大的压力。有的高中数学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同课异构的重要指导价值,教学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和机械。首先,教师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没有做到推陈出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工作无从谈起。其次,教师忽略了个人素质的提升,难以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个人的教学能力的综合素质无法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及指导,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打通学生的思维,学生出现了明显的思维定势。最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机械,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没有积极打造多元课堂。
三、高中数学中同课异构的理论实践
(一)发散学生思维,推陈出新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其中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确保学生主动释放个人的天性。同课异构主要以求同存异为中心,其中“存异”十分关注教学原则的分析及解读,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属性调整教学思路。尽管教师讲授的是同一个知识点,但是教师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新课预习、课程讲授和旧课复习相结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顺个人的思路,进而抓住课程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另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了解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根据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将教学探索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帮助每一个学生发挥个人的特长及优势,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讲解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简单随机抽样》时,教师需要转变已有的教学方式,以情境教学法为着眼点,加深学生对随机抽样概念的理解及认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方法解决数据统计的相关问题。很多学生能够在创设问题时深入剖析不同的知识点,激发个人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打破照本宣科教学理念的束缚,尽量避免一刀切和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升个人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学习潜能。
(二)提升个人素质,树人为本
同课异构有益于学生思维广度的拓宽及延伸,数学教师需要关注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积极改革教学设计,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个性。以打造优质的课堂教学为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其中,教师对同课异构理念的认知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与同一学科的同行保持联系,在讨论分析中创新个人的教学思维,积极突破思维定势,真正实现求同存异,异中有同。另外,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尽量避免简单的集体备课,或者是直接照搬照抄现有的教学课件。而应该在相同材料中挖掘全新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学进行适度的创新及改革,充分展现同课异构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比如在讲解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识别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绘画,通过简单示范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画法。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工具,展示立体图形的绘画作品摄影集。鼓励学生自主了解色彩深浅和线条粗细对最终视觉感官的影响。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等数学概念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影响力和想象力,获得更多的直观感受。
(三)打造多元课堂,丰富多彩
同课异构以教师为中心,确保不同方式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紧跟教材大纲和考试大纲,了解这一学科教学的推理性、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性的特征。改革教学方法,将合作探究式课堂、自主探究式课堂以及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积极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框架及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节课程可以使用不同的授课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爱。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自由分组以及自行讨论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主动抓住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收获。
四、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掌握同课异构的理论教学要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彰显同课异构教学理论的指导价值及教育意义。让学生在主动讨论和恩独立思考中得出规律和结论,进而自主总结和调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主动反思和归纳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夏世川.高中数学中"同课异构"的理论研究[J].赢未来,2018,000(023):1-1.
[2]赵轲菊."同课异构"对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