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李淑娟
[导读] 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
        李淑娟
        (安徽省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  安徽合肥  230011)
        摘要::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在新课改标准下,教师需要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探究。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对教学进行改革,保证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案脱离生活实际,缺乏趣味性
        即使教育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仍是应试教育,所以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仍是过于注重从教材的角度出发,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导致数学课堂内容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单纯的理论教学只会让学生抵触数学教学,无法实现高效的教学。
        (二)师生交流少,氛围差
        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尤其在国内的小学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所以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而教师认为自己在学生面前应该有威严,所以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此种情况就导致在教学开展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无法积极地融入其中。
        (三)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其中的知识。但是,就当前状况来看,很多教师依然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能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具体路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增加教学趣味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注重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其感受到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性。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融合,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他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展问题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在开展问题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有关图形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新,通过现有的图形进行变动,拼成不同的形状或者模型,并描述自己的创作作品以及使用的基础图形。一些学生用7个圆形拼出了1个花朵;一些学生用1个正方形和1个三角形拼出了一栋小房子;另一些学生则用10个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操场,以此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


        (三)增强师生互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首先,老师可以借助互动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育需要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场所,并且数学老师要引用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理念协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在实际课堂上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思维和创新性意识。通过互动活动增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使用。
        其次,借助自主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第一是探索和发现。一般情况下,数学老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都会给学生以实际习题为例,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最终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获取更多的知识。第二是猜想和实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猜想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眼界,并且增加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自主实践活动不光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强化其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四)加强学生数感培养
        首先,结合实践操作,培养数感。直观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但抽象思维同时不断发展。故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我们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通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各项思维得到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分数的乘法后,我就让学生练习:47×1○ 47×1.2○ 47×1.2○ 通过这几道练习,让学生掌握在分数乘法中,乘数与1比较,积与被乘数的大小的关系都是有规律的,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其次,通过阅读变形题型,培养数感。对于小学数学的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但也是学生较为难理解与掌握的问题,特别对于阅读能力差、文字理解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运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题理解能力。如教学“分数除法”后,让学生练习下面的两道题目:
        (1)小明10天阅读了一本书的三分之一,按照这样的速度,看完此书需要多少天?
        (2)小明10天阅读了一本书的三分之一,按照这样的速度,看完此书还要多少天?
        这两道题目的条件一样,但问题不同,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学生通过对题目的阅读、理解,当学生良好的数感建立起来,会为以后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五)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
        信息技术不但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的工具,还是辅助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形式及内容丰富了,面广了。还有它强大的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所有的精力都投入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有效地调控课堂,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总之,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传统教学遗留下来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不断的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数学数感以及重视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燕.数学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J].宜春学院学报,2018(13).
        [2]王青.浅谈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