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玉芹
[导读]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数学相结合
        玉芹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民族小学  532100
        摘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数学相结合,不仅改变了当前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找到高效的学习方式,提升自我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但从传统应试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了限制,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思维意识受到了影响。因此,本文就当前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措施。从而在当前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
        学生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认知水平普遍偏低,导致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理解不了、联系不上、想象不到”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加之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巧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死板、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有效降低了理解难度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一、注重兴趣激发
        由于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和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信心,产生畏惧或厌烦心理,但是若利用动画、音视频、图像等丰富有趣的形式,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置于活泼生动的情境中,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进入情境中进行学习。具体而言,小学生的年龄小,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有趣的动画、优美的音乐、立体的图像,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心理及学习动力。以“相遇问题”为例,要想让学生对相遇问题中的路程加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情境,即:两人相向而行,在单位时间内行驶一段路程后稍停,最终相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思考:如何求解相遇的路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演示,实现思维的可视化。又如,开展相遇问题的练习活动时,路程差的求解就是利用速度差乘以两人共同行走的时间,然而两人行走的速度有所不同,导致路程差的求解相对复杂,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两人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一前一后,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不同,其中间隔的距离即为求解的路程差。即在多媒体课件中用不同颜色的线段来表示两人行走的路程,然后重合两条线段开始的一端,而路程差就是线段相差的长度。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多种感官得以调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精简教学结构
        对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学结构相对冗杂,加上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然而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提前准备好视频素材,在视频中纳入教学的重点,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和播放,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有充足的课堂时间思考和探究知识,进而精简教学结构,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以“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简单介绍四则运算的基本性质和含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回忆;然后向学生播放实际生活中超市购物的场景,以该场景为依据构建购物的数学模型,以便学生自觉代入其中,对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有初步了解;最后,教师需要详细讲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学结构更加精简、清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图像、公式、概念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增加了难度。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科学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形象且清晰地呈现数学规律的揭示、公式的推导、概念的形成等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从而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以“圆柱的表面积”为例,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师在具体讲述环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相关视频,如圆柱体的空间立体图形,通过将其旋转来引导学生清楚知晓圆柱体的侧面为四边形、上下底面为圆形,进而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目标。
        四、优化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新知识的讲述过程中,若教师一味照本宣科,往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记忆,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自主探究则是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只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直观和动态的演绎中产生探究的兴趣,才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探究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如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要想让学生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主动绘制图形的对称轴,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播放不规则或规则的轴对称图形,并鼓励学生进行认真观察;然后利用“蝶翼”进行动态演示,对折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的异同点,进而感性认知轴对称的特征;接着,引导学生对重合图形的对称轴进行探究,即将图片的重合效果进行再次演示。通过这样直观动态的演示,学生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现象分析中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规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总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时代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新技术,并将之灵活应用到教学中,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但是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并且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为了图“花哨”,为了使用而使用。同时,教师还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如此,才能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韩彦.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论[J].成才之路,2017(33):72.
        [2]党丽娟.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7(22):109.
        [3]鲁锋.刍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30):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