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昌强
湖南省衡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42113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不断深入,指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成为数学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鸡兔同笼”作为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其历史性和经典性被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以及巧妙的数学思想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相一致。因此,本文在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基础上,结合鸡兔同笼数学问题,探究如何实现一题多解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出一些策略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涉猎广泛、内容充实被广大教育者所认可,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提倡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这正是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相一致。在数学学科广泛的应用型问题中,“鸡兔同笼”作为一道经典案例被许多教师搬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讲解,不仅能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且能够有效拓宽解题思路,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建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继续探讨多元化解题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添动力。
一、“鸡兔同笼”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1.切忌过于追求问题难度,忽视学生接受程度
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在教学内容中不仅要重视数学结果,更要对数学问题的设置及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予以分析,而“鸡兔同笼”便是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趣味性问题。但是由于该问题属于拔高性的问题,需要学生拥有较为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记结合学生接受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能将发散数学思维的问题成为解题技能训练,更不能在学生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便给出变换公式。
2.强调直观解题,忽视思维拓展
“鸡兔同笼”作为一道经典的数学应用例题,其解题方法具有多元特性,如我们常用的假设法、列表法等。通过对人教版课程设计解读,教材希望通过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拓宽数序解题思维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常常在一种方法还未完全被学生理解时便草草开始第二中解题方法的讲解,导致学生的思路产生混乱现象,更无法体现思维的拓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鸡兔同笼”教学策略研究
1.猜想法,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
“鸡兔同笼”作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例题,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这道题时,要考虑到如果采用较难的解题方法不容易使学生理解,而猜想法作为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与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相一致。教师在具体指导中,可以考虑用简单的凑数模式来解题,并对数字进行假设,在不断猜想、假设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营造活跃的解题氛围,并在猜想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画图法,培养学生数学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对画画感兴趣,而在解题过程中就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进行讲授,即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内容画出35个头,然后在每个头下面分别画上两只脚,总共要画70只脚,但是还剩余24只脚,那么这些剩余的脚需要配画12个头,这样便能得出最终的结果。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属于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在绘画的过程既是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对数学空间感进行拓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3.金鸡独立法,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考查的重点方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笼内每只兔子抬起两只脚,而鸡要抬起一只脚,则可以说笼内目前一共站着94÷2=47只脚,但是如果我们假设笼内只有一只兔子,那么可以得出脚的数量比动物头的总数多出一个,但是经过计算脚的总数减去头的总数即:94÷2-35=12,那么12便是兔子的实际数目,接下来便可以通过计算得出鸡的数目是23只。这样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解题的思路,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会经常遇到各种类型的拓展题目,而这些题目的设置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数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重点,在对这类题目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解题方法和灵活的解题思路,注重学生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在符合学生发展情况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学段和学情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同时也符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林婧.借助对应思想深度教学“鸡兔同笼”问题的策略[J].文山学院学报,2019,32(06):113-116.
[2]杨继红.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探析[J].速读(中旬),2019,(5):67.
[3]王亦东.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旬,201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