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法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冯雪春
[导读]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冯雪春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六中小学校  6170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主体地位被颠覆,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合作。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的来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初中阶段并非是占据主要地位的,所以很多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也没有更多的积极性来进行学习。但是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三观”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应该要加强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升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本文将从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结合社会热点三方面来探索师生合作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认同;培养策略
         一、培养初中生形成政治认同以及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在初中生时期,应该做好对学生的的宪法教育,使学生能对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形成基础认知,强化学生的守法观念。具体而言,培养初中生形成法律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初中生正处于逐渐建立思想观念的时期,对自我的情绪控制力较弱,加之法律意识较弱,很容易因为冲动而触及法律界线;第二,初中生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优劣之分,能对其观念形成影响,从而影响人格,出现违法的行为;第三,法律素养培养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一项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初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平台,向学生渗透法律素养对其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认同感的策略
         1.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初中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和思想观念,难以准确辨别事物的是非对错,对问题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在课堂中可以将社会普遍的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素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 。例如,教师讲解到“理解权利义务”这个部分时,可以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着手点,将一些社会热点或者案例导入到课堂当中,比如,“昆明航班开飞机舱门事件”、“乘客用泡面泼空姐”、“随意 攀爬红军雕塑照相事件”等。上述事件的当事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情节严重的会对自身的信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在学生的思想层面引起重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2.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提高文化认同感
         为了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对其的认知程度,教师在开展这一课程过程中应注重对道德与法治相关文化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宣传教育影响范围,进而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有效理解,促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可感。

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时,可以通过自身所了解到的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案例、具有代表性的正义民族精神的故事、浅显易懂的正能量文句等对学生进行宣讲,以充满趣味性的讲解方法向学生传递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发展情况、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等,从而使学生详细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优秀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积极的民族自豪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勤劳、充满智慧、团结一致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坚不可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勇敢善良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充满友爱的民族等。其次,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行教学与更新,使学生明确了解到中国法治的健全与严谨,要求学生对法治理念有一定的理解,要学法、懂法并遵守法治制度,要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明白法治的重要性,深刻体验到“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积极作用,严格要求自身行为,将集体利益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可以以个人利益侵犯集体及国家利益,也绝不以身涉险尝试触碰法律的底线,健全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例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在宣传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将其整理成优秀素材, 在班级中进行宣扬,若有必要还可以要求学生以这类素材为前提书写成宣传范文,提升学生对中国道德文化的认知感,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促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肯定与传递,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化审美能力。
        3弘扬社会正能量,提高政治认同感
        正能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正能量的传递有利于人民群众以其作为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模范标准。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以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弘扬身边的正能量事迹,可以是身边发生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爱岗敬业、尊老爱幼等好人好事及道德模范事件,还可以是古今 中国的伟大发明,如古时候的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及现如今对人们生活影响较大的手机、互联网、飞机、高铁等,这些伟大发明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彰显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促进作用,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使得中国文化成就享誉中外,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正能量的弘扬与传递,提醒学生认真感受中国生活、科技、文化等的全面进步,使得学生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产生认同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对祖国产生敬畏之心。
        结束语
        结论: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初中阶段向学生渗透政治认同的主要平台,对促进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教师应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并能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积极开展以法律素养培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校法治教育活动为平台渗透法律素养。 通过本文对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金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11.
        
        [2]马长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