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罗冰清
[导读] 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生发对学生至关重要。
        罗冰清   
        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学校  617213

        摘要: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生发对学生至关重要。作为一名长期教学于一线的小学美术教师,翻看了我们正在使用的人美版教材其中有不少手工课,从教材提供的范例不难看出手工制作所涉及的制作材料丰富、造型新颖远非传统教材可比。如何引导学生在手工课堂去发现、挖掘生活中众多的材料,又如何去创造、去表达美的事物,使孩子们的手、眼、脑得到健康地、协调地发展,达到美育的目的,培养和造就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激发和引导他们在今天乃至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去追求美、表现美,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手工课的一大课题。手工课不应是简简单单,学生准备了材料就上,没有准备就不上或者简单的把手工课类化为劳技课而草草了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当教学走在儿童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才能通过教学不断把儿童带入一个个永远没有终结的最近发展区,使儿童不断意识到以前所没意识到的新事物,才是学生真正得到发展的着眼点。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美育渗透,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正有生命力的美育营养。

关键词:小学;手工课堂;美育   

        在美术教材中,欣赏、绘画、手工等课型,无一不蕴含着美的因子,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而“美术美育”就成了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手工课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美术手工课上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分享美,就成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达美好事物的必然要求,从而达到美育目的。
         一 在寻找材料中发现美
         美国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人美版第五册的《面具》一课为例。教材提示可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等材料来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并增强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再创造美的欲望。根据教材要求,课前我把事先收集来的废旧纸箱、报纸、柚子皮、木板、破麻布口袋等等做了几件艺术品:有的是把旧报纸通过剪、刻、镂空和粘贴做的大嘴怪面具;有的是用破麻布和木板结合做成的彝族面具;有的是用柚子皮做的滑稽可爱的小丑面具。上课时我出示作品让学生欣赏,全体学生大声惊叹:“哇!太棒了…。”我因势利导:“这些作品漂亮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漂亮”。我又问:“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小丑是用柚子皮做的。”“大嘴怪是用报纸做成的。”……“对,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用废旧材料做成的,哪来这么多废旧材料?都是老师捡来的,所以请同学以后做个有心人,用过了的东西不要乱扔,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就可以做成像老师这样的作品,甚至比老师做得更好。”接着我通过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已成形,质的特性,色彩单纯,可剪,可编,可染可以组合……在观察体会到不同材质的美后,让学生有一种特别的新鲜感,极大地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联想,更有效的进行实践创造活动。
    二 在创意启思中感受美
    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艺术感很强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要想进行艺术创作,作者就要深入生活,认真观察,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然后选取适合表现的物质材料,经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情趣,构成艺术作品。在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如“想不想不用自己的零花钱,就能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做成漂亮的面具装饰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想”是构思,是设计,是关键。“怎样想”有两种想法: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材料优势,构思面具的造型。二要以废旧材料的色彩、质地、可塑性为依据,通过编、染、刻、粘等手法,组合加工设计出新产品——漂亮的面具。接着我再利用报纸上的图片,通过剪刻的方法把报纸做成了一张滑稽的脸型,从杂志上剪下需要的图片:用鞋子做成了眉毛,一碗可口的方便面当嘴巴,三角形的西瓜瓣当鼻子,再把麻布口袋编成小辫子,一张滑稽可爱的面具就生动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屏住气、睁大眼睛注视着这一奇妙的演示过程,脸上流露出一片惊讶、激动、跃跃欲试的表情。我又不失时机地出示另外几件作品供学生观赏,增加感性认识。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有的说要制作小丑面具、有的说要做藏戏面具……个个挥舞着自己手中课前准备的材料,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艺术实践。
    三 在引导制作中创造美
    废旧的材料经过创意加工,造型生动,简练夸张,富有装饰味;表现题材广泛,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用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要进行这样的制作,除了要有创作的热情外,还必须掌握制作方法和步骤。因此,我边示范边讲解创作过程。第一步:选材。

根据你的创作需要选取适当的表现材料,要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的形、色、质感等特点选择最适宜表现的对象。第二步:按面具的形状、结构对材料进行加工、组合、粘贴或其它技法制作五官。第三:局部的调整加工,要注意创意、美观和别致。第四:修饰完成,要结合自己的想象,把握面具的特点加添有新意的点缀,避免刻板或者千面一人。
        学生掌握了创作规律以后,思路进入创造思维的轨道,他们热情满怀地投入了自己的创造实践中。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艺术禀赋不同,个性的差异,所以他们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即便同样的材料表现形式也不同。但都能够选择最佳表现意向的材料创造出富有儿童个性的作品,风貌各异,生动可爱。
         四 在轻松愉快中渗透美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余地和认真思考的环境。制作一件完美的面具作品,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知识,如构图、比例大小、色彩搭配、疏密曲直等的锻炼。在课堂制作中,我采取个人意愿的原则,既可以个人单独制作完成又可以多人合作完成。不拘形式,这样学生就获得更大的自主空间,实现了把各自带来的材料进行有意义的资源共享。而我也不失时机地打开电子电脑播放一张张新奇的面具作品:有我国传统的、现代的,有国外的,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齐聚一堂,然后放上一首轻缓的古典音乐加入到他们的队伍。时而给这几位同学出出主意,时而给那几位同学比划比划,整个班集体仿佛一下子走进了欢乐的大本营,沐浴在浓浓的艺术美韵之中……
    五 在展评交流中分享美
    教师的使命在课堂。小学美术教材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底子。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美,又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领悟和感受美,在学法中提高和发展美。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我们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重视认知发展,更要重视情感的发展;既要重视眼前的教育结果,更要着眼学生未来终身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在课堂小结中我特别重视这一环节,我采取让学生交流作品,互相点评,教师归纳总结等形式,使小结成为观摩课,更成为欢声与笑声的汇报课。一件件引人喜爱的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学生劳动创造的能力,更展示了个人的智慧和成就。学生作为创作者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既体验着艺术实践的喜悦和成功,更认识到自己的创造价值,获得了自尊、自信。同时这一交流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还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悄悄地如细雨润物无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才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埋下了永生的种子。
         总之,教师在手工课上,应当将美育贯穿始终,在创造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们和谐进取,敢于创新,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教育》2010年第1、2、6期
     艺术导报 2009年第2、4期
         
         
作者简介:罗冰清,女,1982年,教师,攀枝花市米易得石镇中心学校,邮编:617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