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赵袁林
[导读] 在信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赵袁林
        青田县章旦中学教育集团仁宫学校 323900
        摘要:在信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中已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技术教学为主,较忽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造成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诸多负面的影响。就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育,从而培养、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
        在今天经济与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中学生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学校,还有家庭、社会的。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激烈的竞争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
        因此,学校里相继出现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国家的有关部门虽已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在现阶段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一种正当而又合情合理的减压方式,体育运动无疑是能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的一种最好方式。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
         1、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章中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989年WHO又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方面的健康标准。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而事实证明,体育运动除了能促使人的身体健康外,还能增强个体的安全感和自发性,能提高独立性,解除紧张,改善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等功能,这也是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心理价值。
        1.1 体育运动是改善情绪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通过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和治疗心理障碍,学生在长期的紧张学习中,所积压的心理压力,如紧张、焦虑、压抑、沮丧、忧郁等都能得以宣泄,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其可能性理论依据是:一是转移机制,二是内啡呔释放机制,三是一些实验性研究,显示有氧练习对情绪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性影响。[1]
         1.2 体育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身体动作,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长跑练习,除了需要有较好的耐力素质外,还需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又如体操项目中的倒立,支撑等技巧项目,学生在学习掌握这些动作的过程中,需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心里胆怯,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不仅能磨练人的意志,也为培养学生的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
         1.3 体育群体活动能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可见学校体育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作为一种群体活动,必定会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交流,体现了其中具有群体多向性。[7] 这种群体间的互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我国有位著名的医学心理家指出:“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心理的适应,在某种角度来看,体育活动精神也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狭义的社会活动。如体育竞赛、体育游戏等教学形式都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投影。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会体现到成功与失败,看到优势与劣势。深层来讲,学生已体验到现代社会的实况,但这也要视学生的参透与领悟能力。


         2、体育教学中学生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法
         我认为,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可采用一下几个方法:
         2.1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及道德修养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自我调控,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要拥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口令清楚、语言流畅、教态大方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无形的感召力。从知、情、意三方面去影响学生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2精心备课,加大精神备课的比重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技术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提高,从而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4]因此,在当代体育教学中,教师须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参透到体育技术教学中去,把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如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可增加心理暗示来提升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尽量采用简单易记的语句,比如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再坚持一会儿、加油、我们是初三一班的等各种暗示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3多采用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具有趣味性、综合性等特点,它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群体活动。因此,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可通过体育游戏竞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等体育道德风尚的教育。
     2.4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具有较多的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体育课是以身体锻炼为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中,学生能充分地与外界事物接触,感受自然,很容易将情感表现出来。此时,教师须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同时,教师要多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合理客观的认识,适时改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有助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进一步发展。可利用课后小结的那段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该节课的掌握情况,或者以书面的形式与教师进行沟通学习感受。
     2.5改革创新,组织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多花功夫,不断改革、创新自已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组织教育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和科学化,可以从情感入手,重视个性发展,讲究启发教学,重视引导发现,鼓励竞争与创新等。
    总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在学生参加个人擅长的运动中,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过程中,在与同伴的配合中,在与对手的斗智斗勇的拼搏中,在取得胜利的喜悦中,获得了自我满足,提高了自信心,得到了自我完善。所以体育是育体育心的结合。因此,在发展学生个性以及各种能力方面,体育与健康教学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祝蓓里 季 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7(10).120—126\146—150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雅琪.论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运动学院学报,2006(10):19—25
[4].房晓玲.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京九晚报,2004.9
[5].张传望.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2005(5):25—28
[6].林 爱.浅谈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体育科技,2006(5):19—26
[7].石军安.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湖南教育,2004年(11):5—8
[8].李金燕李艺吴丽芬.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OJ].
[9].王倩.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安徽教育2005(02):15—20
[10].朱宝民.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2004(05):22—26
[11].张朋炬.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02(01):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