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科学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柯明泉
[导读]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柯明泉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鸠林中学     362804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学的关注点并不仅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思考新时代下应该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道德与法治,是初中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有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将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科特点展开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科学教学;人文关怀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初中生道德法制观念的培养,受到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固定、单一,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程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促使其明辨是非能力与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身心发展不成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指引,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对自身的行为以及认识不够清晰,在与家长的关系上,七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思想,不满足于家长的安排,从而产生矛盾,造成与家长的关系紧张。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对于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青春期往往伴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以及依赖和反抗的心理特点,并且提出了应对这种矛盾心理策略。通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第二,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七年级学生心理情绪多样化,一些学生内心封闭独来独往,难以融入集体,同时男女之间的交往也存在着认知障碍,缺乏正确认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对于男生和女生的特征和心理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异性间的交往做了引导,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内心坦荡,正确看待与异性的情感,学习对方的优点,促进双方共同成长。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意识。七年级学生法制意识薄弱,做事不顾后果,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难以合理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初中道德与法治向学生普及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时要求学生树立法制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自觉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言传身教,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自身的行为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重大影响,教师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以自己的行为典范去影响学生。不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师德,以人格魅力和广泛学识征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七年级学生急需要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比如:在讲述七年级部编版教材《师生情谊》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生回答: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教师要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加课堂趣味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在课堂讲授中能结合实际,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教师积极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引入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

比如在讲述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集体活动,如进行黑板报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设计出美观的黑板报,学生依据自身特长自行进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搜集材料,一部分人画画,另外一些人进行字体设计,在黑板报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集体的含义,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使这个班级更加具有凝聚力。
        (三)倾听学生心声,展开情感交流
        七年级学生具有情绪化和封闭化的性格特点,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理状态往往和家庭环境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前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展开针对性的交流。比如一些学生情绪波动大,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教师可以结合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情绪的管理》这节课的内容,展开对这类学生的教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积极管理,教师也要进行合理的正面激励,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逐渐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学生也要积极努力控制情绪,在产生负面情绪时要及时的寻找老师进行交流,将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
        (四) 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光靠课堂的讲述是不够的,法制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要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为课下法律普及打下基础,在讲述《生活需要法律》这节课时,教师要讲清楚法律的本质、内涵以及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比赛活动,激励学生去学习法律法规,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法律的作用,以及自觉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另外,学校也可以进行专题的讲座,通过列举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法律的效力,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除了课上课下的有机结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给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乐于助人、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人。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与学生的自身以及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关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展开教学。
        第一,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的人文特点。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细腻性、闭锁性和强烈性的特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改善学生的精神生活为重点,讲授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良好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精神焕发,积极向上,负面情绪会使学生萎靡不振,难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用沟通,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正面情绪感受,让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更加的充实和多彩。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人文特点。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心理特点都具有差异性,道德与法治,正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教师要理解学科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这节课中,不仅谈到了集体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注重在集体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集体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在集体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体会到在集体中成长的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科特点展开教学,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人文精神。教师要积极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将生活实际融入课程内容来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并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人文关怀。通过教师、家庭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一起建立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福.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No.704,197.
        [2].唐升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No.704,296.
        [3].赵学栋.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No.701,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