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教学中构建趣味课堂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巴合提古丽·卡肯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同时兼具操作性、科学性以及知识创新性的综合性学科
        巴合提古丽·卡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第一小学 834800
        摘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同时兼具操作性、科学性以及知识创新性的综合性学科,教师为了有效增强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学科的综合素养,教师则需要积极去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将自身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材框架、课程结构等环节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实验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对学生思维拓展能力以及探索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科学素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训练。下文主要就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教学中构建趣味课堂的有效路径展开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可以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教学;实验操作;高效课堂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过于凸显实验结论,忽视了试验过程的重要性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普及,不论是学校还是任课教师都已经逐步体会到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强化理论知识灌输的同时,与生活实践进行了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实验结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譬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般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未能为学生呈现出更多的趣味性,只是想着将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对于学生探究活动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以及数据整理记录等环节不够重视,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可以取得较强的教学成效,但是从长远角度分析,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会起到阻碍作用;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未能占据课堂的主体位置,很多实验的开展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教学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没有过多的机会去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不仅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还会一味地迎合教师想要“得到”的实验结果,逐渐丧失自己的思考探究能力。
2.教学实验验证性较多,探究性较少
        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已经非常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但是不得不承认么从教学实际分析,仍然有很多教师没有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走出来”,通常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都是通过理论性教学开展学科教育,其中体现实验实践的环节则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进程以及教学时间来进行具体安排,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注重实验的验证性,而忽视其中相关知识的探究性以及生成性,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会起到阻碍作用。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趣味课堂构建的具体路径
1.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展现学生的自主性与实践性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转变与学生的课堂地位,需要将学生认定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需要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因此,教师在开展试验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在对学生学习现状与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考量的前提下,充分探究和挖掘课本教材,进而更有针对性去设定教学方案,并对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各种的实践操作问题或者知识理解等问题进行有效应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实验活动中更好的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趣味实验课堂的同时,使其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跃动性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展现的教学作用不能仅仅只限制在示范引导上面,教师需要在讲述示范基础实验操作流程的同时,使学生可以更为熟练的去开展实验活动,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行发现问题、寻求探索方向、进行总结记录,学生可以在亲身试验的过程中,逐步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引入到实验中去,有效的应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将其问题进行延展性的探究和记录,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更好的体现自身思维的跃动性,并在过程体验以及结论讨论的时候将整个实验进行记录撰写,逐步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
3.融入信息技术的元素,构建趣味课堂
        将信息技术的元素融入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可以更为主动的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将相关知识点以及实验操作流程更为生动直观的展现到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的直观体验,除了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自身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外,还可以将自身难以理解的那些抽象知识以及繁琐实验流程进行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科学的魅力。
        譬如,教师在“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为学生播放一些可以体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茁壮成长的动画,进而进行教学情景的构建,然后再通过动画将整体实验流程进行展示,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实验操作,在提升教学成效的同时,实现趣味课堂的有效建立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背景下,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中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去影响整体课堂教学的成效,其中教师通过趣味课堂的有效构建,则可以为实验教学的创新道路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会从教材内容出发,在充分考量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前提下,去为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设置实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直观观察的同时,逐步感受科学学科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慧敏.趣味实验扮靓小学科学课堂[J].华夏教师,2020(15):40.

[2]张仲义.趣味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