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开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胥忠亮
[导读] 在新课改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胥忠亮
        陕西省南郑中学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我们知道外语学习是学生(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已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
正文: 外语学习是学生(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学生学习成功与失败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那么非智力因素呢?
        第一,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不限于教学的开端,而是应该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 加强起始阶段的学习
贯彻“四会”并举,阶段侧重,坚持学以致用,教师要设计最佳教学程序 -- 以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提出的“教学内容任务分析;起始能力诊断和测量;最佳教学措施的制订; 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组成部分为理论依据,坚持整体教学。
        2.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情景有较大的吸引力,对学生需要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应遵循由己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等循序渐进的原则。
        3. 变更作业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新颖性
变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保持作业新颖性,是激发英语学习动机,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
        4. 妥善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搞好检查评定与评价
        学习的外部信息反馈不仅可以调节学习的活动方式,而且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并对学习需要发挥激励作用。在对学生应注意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为主,切勿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及对策
         因为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但是消极的情感对学生有两方面的影响:
        1. 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2. 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消化,妨碍语言活动的质量。
        因此情感因素的培养,应重视两点:
        1. 教师既要注意防止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又要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状态。
        2. 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别差异,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
        第三, 教师一定要克服学生的语言焦虑感?,培养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
        语言焦虑感加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老师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焦虑感,增强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经常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妥善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其次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 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
        2. 在语言实践中增加克服困难的毅力。
        3. 针对个别差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4. 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
        第四,认真研究学生性格结构差异
          研究学生性格结构特征和个性倾向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性格结构差异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态度特征差异。包括对别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等三方面的差异。
        2. 意志特征差异。存在对行为目标明确的程度,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的意志特征,对已做出决定贯彻执行方面的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3. 性格的情绪特征差异。

分为情绪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等方面的差异。
        4. 性格的理智特征差异。包括感知、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
        以上性格结构特征差异,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性差异。 那些缺乏兴趣、动机和意志毅力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由好奇到厌倦,最终到放弃。这样,在教学整体中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有许多材料渗透了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应充分挖掘,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在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中,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激发起对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在练习实践中培养和减少性格差异带来的学习效果差异。练习实践可使学生明确行为目标和自控能力,形成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3. 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差生的雕像作用。增强差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减少与优秀生的差异(含性格结构差异和知识能力差异)。 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个别指导,因材施教。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都需要个别指导。对于固执的学生,要帮助修正错误;对于自卑的学生,应热情帮助,使之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第五,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学习兴趣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还需要在课下培养和保持,以便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种途径激发和培养兴趣:
        1. 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2.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
        3. 挖掘教材趣味性,兼顾背景知识教学。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而所谓学法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掌握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采撷到美丽的浪花,在学习中获得“四两拔千斤”之效果。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 勤于读写的习惯。
        2.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 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
        4.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总之,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已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学生智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二者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结论: 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已成为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要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开发学生智力,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二者科学地有机结合起来,并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才会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1.王蔷“面向21世纪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意见”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8)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1)
                         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4.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
                         5.《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说明》2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