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杉树初级中学 657213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证实,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初中德育法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情境教学法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对此展开分析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社会中的任何地方都确立了严格的道德框架和法律制度,这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出有道德、有素质的新型人才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因此,情境教学法被应用到课堂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探究学习,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建立在生活背景之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理解文本,实现知识、情感、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接轨。例如,教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参与民主生活》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让他们善于运用民主权利,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小明家附近开了一家“黑网吧”,班里还有其他班级的同学经常到网吧玩游戏,很多同学常常夜不归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于是,小明向派出所反映了这一情况,不久这家网吧就关闭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抽象出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等与文本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明白公民要通过行使自身权利维护自身权益。而在向学生讲授“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形式”时,教师可以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炼出“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方法,并继续拓展:除了这一方法外,还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我向总理说句话、向新闻媒体反映、利用网络在政府网页上反映。就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有效。并且生活化的教学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道德与法治知识,这些知识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一门有着实际运用的学科,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他们懂法、守法,能够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并且九年级的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意识比较强,通过对场景的模拟和建构,能够将教材中苍白的文字转化为一个简短的戏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参与民主实践的机会较少,对民主政治生活了解较少,虽然九年级的学生民主意识有所觉悟但缺乏完整的认知,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学生角色扮演理解“民主”这一概念。如学生分角色扮演班级选班干部的故事情境:甲让班主任直接指定;乙让各小组推荐;丙投票选举。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一故事情境展开讨论: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公平?为什么?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一致认为丙的做法最公平。由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丙提出的民主投票选举体现的就是一种民主思想。即每个人享有的参与班级管理事务或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样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对民主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仅仅局限于班级这一范围。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民主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到国家范围,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得出:民主是指人民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并理解了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就这样,通过创设表演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一步步探索出民主的概念和本质,体现了由易到难、由表层到本质的学习规律,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因此,成功的教师之所以将知识教活,就在于能够为学生创设与他们的认知相符的各种情境,使知识在情境中不断扩大最终幻化成与文本相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解。
三、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索,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炼出课本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我们知道,一切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学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也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流于表层,无法深入理解。特别是对道德与法治来说,它理论性强,问题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通过文字理解本质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效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学习,从而产生有效的记忆。以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为例,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地理、历史等科目的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生活中感受到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尊重少数民族、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各民族人民是一家人。因此,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他们不断调动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让课堂教学更积极、更高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当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故事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并通过故事不断地改善自身。
参考文献:
[1]王黎君.小情境大趣味——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作用[J].名师在线,2019(30):68-69.
[2]王彬彬.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9(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