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 肖廷亮
[导读] 高效教学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课堂
        肖廷亮
 
        湖北省钟祥市双河小学
        摘要:高效教学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课堂。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生活化教学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更好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
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归纳,很多教师都开展了生活化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具体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化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很容易被与课堂无关的事物吸引,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不自觉进行情境之中,感受课程知识的独特魅力。第二,生活化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化教学体现了日常生活与课程知识的融合,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熟悉感,打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在良好氛围作用下,学生可以和教师建立互通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第三,生活化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涵丰富,很多生活素材都可以被应用在课堂之中。生活化教学充分挖掘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扩充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第四,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课堂信息密集度。在生活化教学课堂,学生能够进入真实情境,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思考,构建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体系。学生自主思考为教师预留了大量的引导时间,课堂信息密集度有所提高。
2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将生活情境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将课程生活化的首要措施,生活情境能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对课堂不再存有疑虑和排斥心理。在课堂中通过生活场景的打造,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式。我们都明白小学课程的授课场所多集中在方寸的教室,学生在教室生活,也在教室里汲取知识。根据这一教学特质,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而角色扮演是一种直观的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教育理念、思考学科问题的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自我角色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当教师将生活的问题搬到课堂中,以一种寓教于乐的角色扮演方式来呈现时,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也能调动起感官去引导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简单方式。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教师先通过课程导人展现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要面临的规则问题,如交通规则、待人接物的规则、游戏规则和比赛规则,等等。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来展示生活中这些规则是什么样子的。以交通规则为例,通过给学生分配角色交警、行人、司机、骑行的人来进行一次场景模拟。通过表演行人和司机一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一条一条地展示我们生活中的交通规则:行人穿行马路要先走斑马线、车辆要让人先行、有交通灯的地方要根据交通灯的指示出行、骑行要走骑行车道等等。学生通过调动日常生活记忆来表演,并总结出生活中的规则,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加深了他们对规则的理解。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定不遵守交通规定发生事故的小情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感受到规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比如,可以模拟一个司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不小心撞到行人的场景,导致整个街道陷入拥堵,大家都不能按时去上学上班而影响了正常生活。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场景中更加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加深记忆。在完成角色扮演任务之后,教师要引导各小组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引发思考,理解规则的作用,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混乱,并引导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问题,这样就完成了一堂融入角色扮演游戏的生活化情境教学课堂,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学生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规则的可贵和可用之处。
2.2 教学氛围生活化,提高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想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是和谐、民主的氛围,也可以是与生活相关的氛围,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从而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除此之外,还可以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将生活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家乡的名片》时,要从关注当地地域特点,凸显当地环境特色的角度出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透彻地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把本地的风景名胜、地方特产、节日风俗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的场景中主动学习和自主讨论,将自己家乡的特色、特产归纳总结后介绍给大家。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和生活化教学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还能让学生不再感到课堂教学的枯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2.3 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应试化教育的现象还是很明显,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升学而学习,老师和学生的关注点只有成绩和分数,学生被圈禁在校园这个牢笼里,只有成日成夜地刷题与学习,除此之外,接收不到任何外来的讯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在外界封闭的条件下学习,学生是不会对道德与法治这门知识有深入了解的。故而,教师们应该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主动引导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封闭式教育中走出来,为保证小学生的安全,可以在家长允许的前提下,申请学校的批准,选取离学校相近的地点,带领学生于生活中进行德治教育,通过亲身经历,可以使他们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解读,从而真正地得到知识并为己所用,能够活学活用,让道德与法律的意识深入学生的意识里。
        结束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也就需要教师既能够为学生传授基础的道德知识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在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学生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以后,学生才能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民. 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9, 000(006):271.
[2]叶尔东·切尔提曼. 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8):32.
[3]程吉, 刘晓艳. 新课改下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8):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