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时政教学浅析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王桂贵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王桂贵
        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   744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中学要理直气壮开好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政治参与”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主动开展时政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和探讨国内外时政热点,正确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提升对国家认同和社会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坚定的立场,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教学;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且很严谨,他们会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很枯燥乏味、很无趣,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最贴近生活但同时高于生活,教师可以将教学生活化,将一些时政融入进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时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关注时政的良好习惯,同时体现除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将时政教学引进课堂,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从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环境,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由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于重视灌输式教学,而且教师只讲解知识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初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学生还会经常出现溜号以及不注意听讲的现象。因此,要想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注重时政教学方法的引进,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合理的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的融入时政事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政治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融入时政事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确保学生在讨论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发表自身的意见,弥补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足,刺激学生的思维发散,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传统性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离政治很远,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也不太强烈。课堂上,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听课,教师处于完全主导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体现出来。教师的教学是对教案的严格遵循,以“照本宣科”的模式向学生灌输,对教材知识的延伸相对较少,对具体理论的阐释也较少,更不会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同时,由于比较重视理论的讲授,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被忽略,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感受、去观察、去比较,不能学以致用,长时间发展下去,使得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的开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不重视
        初中学生由于受时间、媒介等方面限制,学习科目的增加,绝大多数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学习中,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学生的心理和行动上都不被重视,甚至个别学校的课程基本处于没有机制保障、没有时间保证、没有组织保障的现状。

由于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点较多且陈述枯燥复杂,学生学习过程中大多都依赖于死记硬背,追求学习的功利目的,大部分想着占用最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考试的好成绩,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应用和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并不在意。因此,如何在理论学习中引入时政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时政的关注度,逐渐改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看法,也是任课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时政教学的策略
        (一)精心筛选生动鲜活的时政教学素材
        时政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其前提是精心筛选时政信息,选好生动鲜活的教育素材。首先,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搜集最新的时政教学材料,时刻关注国家重要会议的进展和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最新讲话并且聚焦与初中生紧密联系的社会新闻事件,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合理应用时政材料。时政材料是教材内容的丰富与深化,要与教材内容契合度高,关联性强,才能实现学生理解的深化和知识面的拓展。最后,选取和应用的时政信息不应该全部是正面意义的信息,负面的材料可能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更能激发学生的所思所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二)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政治事件联系起来
        在具体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时政教学工作时,相关教师应当注重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能够根据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内容为学生寻找实际的政治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习法律的权威性以及平等性的相关问题上,教师不能只用教材上的案例给学生进行讲解,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一些官员或者明星触犯法律条例的现象,比如偷税漏税问题,作为本次课堂的切入点,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当能够充分意识到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并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处事原则,让学生能够对这些事件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并且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满足了我国现阶段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当注重于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包括吃苦耐劳,有上进心和包容心等等。在这方面的具体教学工作可以通过一些国家的功勋人物,比如新闻媒体当中经常提到的廖俊波,通过讲述廖俊波的一些有奉献精神的事迹,来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
        现阶段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过于注重课程进度与学生成绩,从而采取了主导的方式,仅靠讲解的方式对学生实施知识灌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扼制了学生思维发展,也让学生在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认为教学过于枯燥,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以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为基础,将培养学生兴趣为教学侧重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化教学措施,全面培养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积极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采取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的实践性。
结束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时政教学的有效运用需要从优化教学理念和方式来进行,相关教师应当注重将课本知识内容与实际政治事件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并利用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巨生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时政教学浅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3):58-60+71.
[2]穆宇虹.略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66.
[3]高志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9(30):85-86.
[4]冀心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研究[J].法制博览,2019(02):295.
[5]吴佳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及探讨[J/OL].中国培训:1[2020-0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