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浅谈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龙敏
[导读]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培养一个学生内在的基础
        龙 敏
        湖南省郴州苏仙中学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培养一个学生内在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与法制精神的重要课程。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因而教学要符合当下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成长规律。当前,少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存在滞后性和应试性的特点,极少与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式互动。这便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因此,在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互动教学引人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师与生和生与生之间的共同对话与交往,促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进而为其未来健康和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思维为-式,他们看问题的角度都受到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其备健康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解决他们在思想道德认识方面的偏差,丰富他们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感的体验,并且给他们提供亲社会道德行为的体验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增强内在的信赖感,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趁着学生的可塑性还在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各样并且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来增强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让这此外在附加上去的思想意识真正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
的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模糊化
        虽然说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化,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深,仍然有部分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带着功利心,只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本就是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也是每一节课的最终教学目标,也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但在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化的现象,也就是其老师偏离了最初始的轨道,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最为普遍的就是部分老师会迫于分数和升学的压力,只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不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感受,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是在考试前按照老师划出来的重点进行背诵,道德与法治学科失去了意义,所以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事情,也是进行有效性教学的基础。
        2、形式化比较严重
        在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已经进人了信息化教学时代,当前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填鸭式”和“说教式”,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多元化教学已经普遍化,但这其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形式大于内容,也就是形式化教学比较严重,部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实际上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仍旧紧紧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走,这就回到了最根本的问题,这种形式的教学会让学生缺乏思考、缺乏探究,学生也会发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自己的知识相冲突,所以老师要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去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而不只是简单地把多个教学方法运用了即可。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喜爱和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考、分享的舞台。未来的课堂教学是真正以“学”为中心的,也就是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每一个人的学习”真正发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互相成就对方,架构起具有独特学习经历的个人知识。
例如,在教授《我与集体共成长》时,笔者结合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我的集体卡”让同学们写一写自己生活在哪些集体中。在“我与集体的故事”环节让同学们简述在集体中生活的难忘经历和感悟。在“我爱我的集体”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投影设施展示照片或者图画表达对集体的喜爱。作为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堂参与获得真实的体会、感悟从而培养友善交往、关爱集体、责任担当等方面核心素养。
2、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参与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景”的选择也应该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应该是一个凭空的构想,让学生感觉虚假可笑,它应该具有真实性,让学生感觉似曾相识。让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去面对、思考、辨别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道德问题。
例如,在设计《爱在家人间》这一框时,笔者以初一学生森森的日记为主题的情景教学设计了“体味亲情之爱”“爱的烦恼”“爱的智慧”三大板块。同学们很快就在日记中找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形成了情感共鸣。很多同学表示日记中故事曾经就发生就自己身边,甜甜的烦恼也正是自己所头疼的,围绕“爱的冲突”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总结出解决冲突的办法,同时也分享了对于“亲情之爱”的感受和见解。这样的情景教学从学生的内心激起主动思考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才会变为有效的高水平的学习。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有利于培养起合作、友善、诚信、创新等核心素养。
3、理论联系实际
        在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不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结合实际生活,也就是理论与实际是相分离,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就需要老师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生活化教学,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不一样的社会,从而真正摆脱课本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学《创新驱动发展》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不要只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首先在课堂导人环节引人生活中的创新实例,比如“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等等,也就是说创新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后再结合新课分析当前的创新生活。
三、结语
        综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摒除应试教育的传统育人观念,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其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此,才能让师生共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
参考文献:
[1]苗艳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J].文渊(中学版),2018,(12):29,55.
[2]王兴歌,候国才.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数字化用户,2018,24(52):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