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渝州·逐梦中华”老街行系列研学课程体系建构说明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代颖
[导读]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屹立千万年而不衰的核心精神力量
        代颖
        重庆市渝中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400010
        【课程背景】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屹立千万年而不衰的核心精神力量,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渗透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中。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而伟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也多次指示: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建立文化自信。
        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是指现实的或虚拟现实的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切合教学目的的特殊学习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教学环境中,通过深度参与、互动体验、实景演练等研学实践方式,达到提升目标技能和情感认同的教学目的。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机构采用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方法来策划研学实践活动,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创制了一批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案例,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载体。
        重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之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人文精神积淀。渝中区是重庆“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重庆城的核心和主干,孕育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红岩精神等一大批厚重的文化内涵,拥有全市数量最多、密度最大、价值最高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重庆时和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对重庆提出了:“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建设“两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两地”“两高”目标。渝中区着力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母城”文化资源,致力于将历史文脉有机融入“两地”“两高”建设目标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做靓文化名片、提升文化魅力。
        共青团渝中区委、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围绕“传承”做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采用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模式,打造“遇见渝州?逐梦中华”老街行系列研学课程,带领青少年走进重庆“母城”最美老街,探寻遗址遗迹,游览城市公园,感受“母城”魅力,接受文化浸润。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让青少年看得见历史、留得住记忆,将对家乡朴素的爱,转化成为对家国担当的情怀,激发广大青少年传承巴渝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的磅礴正能量。
        
【课程特点】
        理念创新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立足“母城”老街历史资源,结合社会发展新变化,运用科技进步新成果,关注青少年学习新特点,开发教学内容。
        体系全面性:构建“漫步历史”“穿越时空”“握手今昔”“我思我在”4个层次课程体系,运用专业化、序列化、情境化、趣味化的科学方式,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和软硬件要素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达到全方位沉浸式教育的效果。
        教学科学性:课程探索全新沉浸式教育模式,以体验式、参与式、项目式教学方法,一改以往参与者被动参观接受教育的传统研学模式,通过在现实环境中还原历史某一个片段和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不仅让学生有穿越历史、身临其境之感,更对传统文化加深印象,提升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目标可控性: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建议方案,确立学习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制定具体方案,构建以学生获得感和价值认同感为核心的“双感”教学评估体系。
        思想进步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将富强、文明、和谐、爱国、敬业、环保、友善、坚韧等思想渗透到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树立为家乡为祖国奋斗的基本理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解读】
        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他们成长在现代化的环境下的今天,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现实与传统是完全割裂的,因此,一些陈旧僵化、浮于表面、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难以在他们心中留下烙印。针对于此,本课程从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和传播传统文化入手,采用一心四象六形六达标课程设计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接力传承、发扬光大。
?一个教学目标中心:
        通过课程学习,带领青少年走进社会和自然,了解历史和过去,在社会观察和实践中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认识社会发展的伟大,培养“四个自信”,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立志投身社会建设,树立为祖国和家乡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
?四大核心课程板块:
        漫步历史、穿越时空、握手今昔、我思我在
?六种教学执行模式:
        文化知识课程、实地游览课程、实践操作课程、沉浸拓展课程、情境互动课程、分享协作课程
?六项目标评价标准:
        学习知识文化、掌握实用技能、树立先进理念、增强实践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得到群众认可
        
【精品课程】
        “遇见中山四路”:大隐于市的中山四路是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抗战文化一条街和陪都文化发源地,桂园、周公馆、国民政府总统府等遗迹遗址都在这条“重庆最美街道”上。课程通过历史追寻、人物探访、社会公益、阵地学习、传统游戏等内容,青少年通过了解中山四路作为横断面,更加熟悉重庆老街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朴素情感,激发他们作为渝中区人、作为重庆人的自豪感。
        “邂逅枇杷山公园”课程:枇杷山公园为重庆旧城区最高点,解放前为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私人宅院,名为“王园”,解放初期,重庆市委曾临时在内办公。邓小平同志批示改建“王园”为公园对外开放。园内各类植物繁多,是渝中区的绿地宝地,是主城区主要的供氧中心,有渝中区的肺叶美称。青少年通过查阅资料和老师讲解,了解枇杷山公园历史故事,通过遍览两江美景感受山城新貌,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文化自信。引导广大青少年立志投身社会建设,为家乡、祖国努力奋斗的情怀。
        “牵手鹅岭公园” 课程:鹅岭公园前身为“礼园”,也称“宜园”,是晚清重庆富商李湛阳为其父李耀庭修建的私人花园,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公园内有烈士墓、石绳桥、艺卉园、瞰胜楼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课程通过带领青少年实地参观,使他们身临其景地了解相关历史故事,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团队探访和拓展活动,培养青少年相互交流协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共同奋斗的情感。
        “穿越白象街”课程:白象街毗邻朝天门码头,散落有大清邮局、海关总署旧址、药材公会旧址等一系列历史旧址,曾有“东方华尔街”之称。课程通过探访了解白象街的历史沿革、开埠文化,通过参与情景模拟和社会服务,充分体验穿越时空的商业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立志服务社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