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张吉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张  吉
        贵州省兴仁市新龙场镇龙场小学  贵州兴仁  56231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上好思政重要的重要性就由此可见一斑了。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际,阐述了就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一些做法,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借鉴,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讨论
引言:进入新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究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组织课堂讨论活动
        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具体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结合场景中人物的行为方式作分析,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各种观点的提出,让大家的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碰撞。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构建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与热情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点。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会思维更加活跃,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就会很好地对事物展开分析判断。大家只有真正融入课堂,并且参与到各种学习讨论活动中,就探讨范例的学习印象才会更深,也能够基于这些实例来更好的领会背后的知识原理,促进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吸收。
        比如,在上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同学生真实的生活进行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例如,学生在.上学的整个过程中,是什么维持着交通的安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透过这个问题学生会联系到日常生活中自己所经历的一些去学校的过程来加以思考。比如,在路上会等红灯、过马路等,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课程进一步联系起来 ,就上面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分析判断。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让大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观念,得到分享。组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也能够让大家就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入。有了这种交流讨论的背景后,教师再来相应的讲解这些知识内容时,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认知上的共鸣,就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更加牢固。以这样的方式组织课堂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基 于这种真实的讨论背景会让学生更喜爱课堂,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参与程度。
二、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
        在构建智慧课堂时,教师首先要多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各种生动直观的学习场景,让很多具体问题的分析有良好依托,这是一种更好的教学实施方法。在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与情境中可以引发学生展开相应思考。大家会相应探究,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当如何处理,内心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理念会受到激发。随着问题的分析解答,学生很多新的观念会慢慢形成,法制意识会强化,道德标准也会相应提升。这才是我们基于课程教学要起到的基本效果,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体现。
        如在教学《我认识您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课堂有-定的开放化程度,可以给学生引入一些相应的生活化场景。教师可以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短片,里面有陌生人到我家”的片断。

视频中展示了这样的场景文文独自在家,遇到-一个陌生人敲门....这时画面停止,教师可以随之引发学生思考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平时在家庭环境中,父母也会做相应的安全教育,他们经过了短暂的思考后会有各种独特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应该先问一问他是谁,然后再看要不要开门;有的说不要做声,默默的不给他开门,可能是坏人;还有说可以打开一点门缝,然后问一问他是谁。结合学生的这些典型回答,教师可以组织班上其他同学展开讨论。让学生一同来分析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合理,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随着讨论分析的逐渐深入,各种处理方式的利弊慢慢清晰呈现出来。这时,不用教师再做过多的说教,学生自然就能够在心里建立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这种课堂组织与展开的方式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贴合生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得到锻炼,这才是智慧课堂构建应当有的方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不同于中学阶段,其更为综合化、全面化,覆盖范围较广,课程涵盖国情、历史、地理、人文、法治、民族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并且其中绝大多数都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因此重点、难点知识较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充实学生道德品质的认知能力,建立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形成关于道德情感、道德认知以及识别能力,进一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信息技术由多种素材构成,如声音、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元素,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形象、真实,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便于加强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强烈的自尊心,老师要将学生作为成人看待,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特别是学生的隐私也要重点保护。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更加顺利。
        每个班级当中有成绩优秀、能力突出的学生,也有成绩良好、能力一般的学生,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因为成绩、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性,如果存在这种偏见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落差,虽然老师没有表达出来这种差异性,但是学生也很容易察觉出来,并在内心形成一种无形的学习屏障,学习成绩差、 能力弱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自卑、不自信等心理。老师更要善于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采用平易近人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等态度,才愿意与老师相沟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中融入情感。
结论:进入新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道德与法治教育高效课堂的构建越来越重视。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情境创设,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学习,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模仿的好标杆;为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翠青.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素养的策略探微[J].新课程(小学),2019(06):92-93.
[2]魏汝伟.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小学),2019(06):135.
[3]刘秀华,沈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探究[J].科普童话,2019(24):117.
[4]吴云.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