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婵
广东省博罗县九潭中心小学 516129
摘要: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将表演、语言、舞台等结合在一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声乐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内外一些新的观点的提出,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声乐教学也有着新的认识和思考。在小学声乐活动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声乐的热爱,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信表达的能力和舞台展现力,同时也能提高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小学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小学音乐;声乐教学;有效策略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能充分地感受音乐兴趣,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表现力和声乐素养的提升;然而,笔者发现许多地区和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或是任务,带着目的性,短时期内把学生的声音塑造成预期理想的声音,但却忽视了训练方法和过程的科学合理性,以至于后期训练时学生在唱法上会有发声、呼吸或咬字等问题不容易纠正;在声乐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阶段的学生年龄差异和身心发展状态规律。所以,教师应采取科学、正确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在唱好歌曲的同时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一、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音乐唱歌的质量提升,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鲜明哭出,这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教师在音乐唱歌教学中的专业教学能力没有符合实际教学要求,教学中没有将创新的方法加以有效应用,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唱歌课堂中情感的缺失也是比较哭出的教学问题,如教材中歌曲没有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很难引发学生共鸣,不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以及情感表现,因而造成音乐唱歌课堂缺乏情感的现象比较哭出,这些都会对学生音乐唱歌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很大的阻碍。
除此之外,受到了教学条件因素影响,也使得音乐唱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音乐教学设备不足,使得音乐唱歌课堂正常开展受到很大影响,这对音乐唱歌教学的质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1、情感为基础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注重将情感作为课程开展的基础,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音乐唱歌课程开展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课程教学中以学生情感培养为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以及创造美,结合唱歌内容进行采用故事导入以及情境创设等多样化的方法,激发调动学生的音乐情感,唤醒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如此才能有助于提升音乐唱歌教学的质量水平。
小学生在音乐唱歌课堂中是主体,教师要注重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中也要注重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开展相适应的唱歌教学活动,教师要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为目标,促进学生高效参与音乐唱歌活动当中去,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
2、注重学生歌唱的姿势
优雅而正确的歌唱姿态是唱好歌曲训练的开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训练之初,就必须要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如果只是纯理论地对学生讲歌唱的姿势,小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能够判断正确的歌唱姿势。例如:笔者通常会做出示范,让学生通过对比、模仿来感受不同姿态下的演唱状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站着唱歌时是挺胸抬头、目视前方、身体和双脚自然放松的打开站立;而坐着唱歌时是在站着唱歌的姿态基础上,只坐半张椅子;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腹部与横隔膜的作用力笔者通常会让学生在练习坐着唱歌时,一手摸着小腹,另外一只手掐腰侧。学生基本掌握之后,通过这些训练,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唱歌时要有积极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技巧和表达相辅相成,才能在演唱时声情并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有时不集中,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演唱状态有时会懈怠,出现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演唱状态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引导正确的歌唱审美感受,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歌唱姿态,这种歌唱姿态的基本训练,其过程就是一种歌唱美好的传达与体验。
3、调整学生歌唱的呼吸
“谁掌握了呼吸就掌握了歌唱”。呼吸是唱好歌曲的根本,正确的呼吸可以使演唱者气息饱满更具有表现力。在小学生的歌唱训练中,教师应运用简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容易理解,避免枯燥和乏味,抓住学生好奇心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吸气与吐气的训练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放松,通常会以闻鲜花的方式,慢慢地用鼻子、嘴和身体来感受吸气与吐气;在练声时为了让发出的声音更为饱满结实,会通常引导学生用身体先往前、再往左,最后是回到起点;这样的纵向画圈的方式来做心理暗示,并结合练声曲和歌曲中,运用不同音区、节奏、音程等旋律的走向来训练。
笔者通常会选择一些长乐句来引导学生练习,例如《牧歌》这首歌曲是东蒙民歌,所以,笔者设计学生分组合作,用合唱中“循环呼吸”的方式来感受草原的气息和情怀,在训练时要提示学生,气息不是憋着多长,而是要饱满和支持。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学生的气息和声音较之前更加饱满,而且对于声音审美的认知也更强。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关注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心理阶段,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表达方式相结合,采取合适的训练方法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三、结语
总之,歌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在实际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实践活动,传授学生歌唱技巧,开展多样化的歌唱练习,促进学生歌唱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深人发掘音乐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和旋律,利用音乐情感体验,提高歌唱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创造创新,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雁.小学音乐课中声乐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8,(99):189.
[2]张彩燕.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教学的探索实践[J].考试周刊,2018,(8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