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强学校 514400
摘要:新课改下,运用小组合作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其主要指具体教学中,教师能够实现高目标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的高效性,通常表现在课堂教学有效的基础上,促使数学与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高效率完成,从而实现高效教学与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与的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应用
新课程下,能够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和观点的小组合作模式被初中数学教学广泛应用起来。学生在小组中地位平等,可以畅所欲言,能够更好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实现思维的交互和碰撞,知识与经验的共享与提升,通过合作对成功进行体验,并使学生实现良好发展。同时,数学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同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纠正学生合作的偏差,以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一、巧妙分组,形成合力
想要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就需关注分组的合理性,并注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优势的发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实力的均等性,以及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性,从而使学生之间实现高效互动。首先,数学教师需依据班级中的学生数量以及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数量相同得小组,且小组的人数可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相应调整。其次,小组划分的时候,教师需注重不能仅根据学生的座位通过就近原则实施分组,而需按照学生自身的学习与能力层次,对组内成员实施合理、科学的搭配,以促使组内成员各有特色[1]。比如,一个小组中,有性格外向的学生,也需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有组织与领导者,有动手操作者,有分析研究者等。再次,小组内进行成员分工时,需依据每个学生具备的特色与学习能力,给予其针对性的分工,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小组的内部结构需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实际状况,对其实施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小组合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的传统化教学当中,学生主要是处于独自学习,独自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习题的解答,这种状况下,学生就缺乏相应的合作意识,因此,数学教师需注重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成就感得到有效提高[2]。例如,以“全等三角形判定”为例,教师巧设情境:“这是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假如在安装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其弄成了大小不等的两块,那么,是否需要将这两块碎玻璃都带上才能再买一块完整的三角玻璃,还是只带某一块就行”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思考,并经过提问,实现情境创设,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再次提问:“如果只带着一块玻璃,需带哪儿块玻璃?”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小组内部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进行总结,推断所要带的玻璃应该具备的条件,这样就不用全带上就可以得到原来的尺寸。
三、注重指导,高效合作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运用,不仅能够使组内成员进行畅所欲言,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以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实施充分准备,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自身指导与组织作用的发挥,首先,数学教师需摆正自身在小组合作中的姿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任务、教学措施的合理设定。其次,教师需注重自己一言堂身份的转变,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真正锻炼。再次,数学教师需在小组合作中,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帮助与指导,以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使合作学习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同时,在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或疑惑时,教师需给予及时的解答,以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合作[3]。以“用列举法求概率”为例,在学生探究“两个骰子同时扔出点数一致的概率是多少,点数之和为10的概率是多少?”的时候,很多小组出现漏项导致错误,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分别就是第一个骰子出现1-6点的时候,第二个骰子可能出现的点数进行列举(1、1)(1、2)……通过列举,可能出现的36种情况一目了然,两个骰子点数一致的情况有6种,和为10的情况有6+4、5+5,这样问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四、客观评价,快速提高
成绩并非是判断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的学习后,数学教师需注重从各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科学评价,并注重鼓励与表扬,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落实。同时,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通常需关注小组合作的统一,在具体评价中,需充分关注现代化思想的融入,并制定相关评价标准,以此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4]。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通过多元的评价,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融入,根据小组成员的特征,给予每个成员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教师需鼓励每个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实现平等、全面的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师还需关注组内成员的相互评价,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以客观评价的方式,选择表现良好的组员,对其他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的探究中,并使小组合作的效率与质量得到快速提高。
结束语
总之,学生在小组内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及时、快速的完成分配的任务,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在合作中,有利于学生之间知识、经验和方法的共享与交互,拓展思维和深入认识知识内涵。教师应巧妙分组,形成小组合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合作方向,客观评价合作成果,快速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艳.试论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12.
[2]张丽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170.
[3]万玉婷.创设智慧课堂,提高数学素养——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7):163-164.
[4]李学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探索实践[J].科技资讯,2020,18(1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