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磊
德州市陵城区第五中学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渗透新的课程理念,物理复习课堂要尽量联系客观实际,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物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大胆创新,勇于借鉴优质课堂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复习过程的主动性。
[关键词] 新课程 物理复习 备课 导学案 主动性 自主、开放、高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而言,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就是要广大物理教师着力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创造自己的世界,让学生对学习有自己真实感受和体验,朝着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性,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课程与教学目标上,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本着这一原则,借鉴优质课堂经验,创新课堂教学,大胆尝试了复习课的上法。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能力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复习中培养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随之提高,尽而提升了素质教育质量。
一、课前老师要参透新课标与物理教材及相关学科教材,精心准备导学案,制作导学案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创设情境的问题。情境问题设计得好与坏,对激发学生学习课题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
2)、抓住课题的关键梯度问题。不少课题可以通过设计梯度问题,让学生通过梯度问题的解决,逐步达成课题目标。梯度问题要层层相扣,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体验成功的喜悦。
3)、针对梯度问题的课中训练题。梯度问题解决后,有些还需要必要的强化,才能使之得到巩固。同时,也留给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缓冲空间与时间。过分的快节奏对思维稍慢的学生是相当不利的。
4)、课后拓展问题。这对培养优生相当重要。适度的拓展问题可以满足优生的求知欲,也可避免优生的骄傲情绪的滋生。
二、备课中还重点关注了如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更充分,由少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到大面积主动参与方面做了认真研探。
主要尝试了以下做法:
1)、在备课时,设计学生自愿展示自我的空间与平台,主要针对善于自觉展示自我的学生。这些学生性格外向、好说、好表现自己。课堂上,设计出不点名自愿发言的环节。因为他们的发言往往是能得到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认可,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一是更加坚定他们自我展示的信心,二是其他学生很羡慕,以一种崇拜的心情看待,能起到一种很好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以最快的速度带动全体学生。这种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的效果是很大的。
2)、在备课时,更多关注的是哪些性格内向,不愿或根本不表现自我的学生,对他们而言,老师更应该重点关注,更应想方设法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实现课堂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多动脑筋,也为他们搭建一个和谐参与的平台,更不能忽视他们,甚至冷落他们。为此,我进行如下尝试,在每个学习小组,分别给六个组员编上学号:1-6号,每节课留出三名学生展示的机会,一名是板演员,一名是讲解员,一名是点评员。第一堂课由1-3号学生展示,第二堂课由4-6号学生展示,这样依次轮回,每名学生都有三个不同角色展示的机会,相应的都有三方面能力锻炼的机会。这样每堂课设计出这样的一个环节,逼迫哪些不愿表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增加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课前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不因表现不好而失去面子,而丧失自我展示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大胆地信心十足地表现自我,久而久之,一定给教师带来惊喜,更重要的是学生走向完美,塑造崭新的自我。
三、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导学案。
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按照学案中的复习提纲,由提纲中的问题引领,复习课本内容。重点关注导学案中复习提纲的科学性和引导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导学案中,让学生用红色笔画出或记录重点知识点、易错点、易混点、规律总结和解题反思,用蓝色笔规范解题步骤。红色笔起到警示、帮助记忆的作用,这就是导学案实用性、高效性充分体现的根本所在,故称为“双色导学案”。这也正好应了那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培养起来的自主学习能力,终生受益。
四、每节课学习小组长写活动日记,督促每名组员主动参与。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表现情况,由于学生多,又是八个小组同时活动,教师不可能掌握每名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参与性是否高涨、参与质量是否高,即学生是否全身心地参与交流、讨论,是否存在借讨论之机干与学习无关的事,而教师不可能顾及每名学生。为保证小组人人高质量参与,实现参与的最大效应,我又大胆进行了新的尝试: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小组长负责本组每名组员参与课堂交流的情况,并记录在日记本上。重点关注本组内每名组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参与质量的高与低,详实记录在日记本上。我认真审查八个小组长的记录,针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当天制定出补救措施。
以上是我在复习课中做的几点尝试,效果非常明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也更体现了新课堂的实用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