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广西南宁市横县云表镇中心学校 530306
摘 要: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它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阐明教学的关键方面,通过选择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阐明阅读学习中的知识结构,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农村小学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途径
小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学校通过“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品质;增强教师人文底蕴,树立教师高尚师德,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教师教育生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构建“悦读”文化,改进德育模式,凸显办学精神;营造阅读氛围,丰富师生生活,提升师生品位,推进社会文明建设。
一、创设环境,为阅读经典营造氛围
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利用各种平台对“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进行宣传。例如,在走廊楼道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小书虫”晋级展示板,设立读书体会、读后感展示板,在校园和班级文化墙上专门开辟读书专栏等,通过系列宣传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读书会、读书沙龙、读后感评比和读书征文评比等活动,创造热爱阅读的人文环境,促进师生想读、会读、坚持读,进而读出成果。
学校将闲置教室改造为图书馆、阅览室,并安排专人管理。学校藏书除了自己购置,也有部份是募捐而来的,现在图书馆图书的种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师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性。
二、结合课堂,让阅读活动进入常态
学校活动离开了课堂就是无源之水,没有生命力。学校树立“大阅读理念”,把课外阅读与课文教学有机结合,课内促进课外,课外补充课内,让课外阅读充满生机活力,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外阅读围绕课内单元主题
学校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以教材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延伸;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作家的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其传记性故事扩展;以单元的综合性训练为契机,引导学生查资料查书籍、学习经典著作。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有效结合,促进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课外阅读引进课堂管理
经常有教师和家长谈论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其实这与缺少指导有关系,通常我们只是让学生看书,但对过程和结果都没有系统的指导。在课外阅读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学生阅读时或者在书中圈点批注、写上感受,或者在笔记本上完成摘抄任务,或者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同时,课外阅读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和作文能力也会大有长进。
(三)课内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
在课内教师常常传授了很多好的阅读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学生要形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读书时要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要学到什么。如读成语故事要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名人传记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读美文要积累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科普读物要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三、开展活动,让经典阅读入脑入心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经典读书活动。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全校师生参与,个个有收获,人人有提高。
(一)经典晨诵活动
每天清晨,各班安排30分钟国学经典朗诵,内容为《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笠翁对韵》《论语》等。
(二)天天阅读一小时活动,每天下午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对外开放,学生可随时借阅,在校阅读半小时;每天放学后,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可再阅读半小时,保证了阅读时长。
(三)开展“读书活动月”
每年的四月、十月被学校确定为“读书活动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阅读有主题,如好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有读书汇报、征集读后感、评选读书征文等活动;有全校性的表演展示,向全体家长汇报读书月的收获。
四、总结评价,让“书香校园”持续发展
没有评价,阅读就会处于自由状态,教师掌握不到学生的阅读情况。为此,学校对学生阅读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以评价提高阅读质量。
(一)评价阅读数量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考评。为每个学生建立课外阅读档案,把学生已经阅读或背诵的文章段落进行登记,学生阅读情况一目了然,便于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随时评价监督。
教师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在活动中或者期末对推荐书目进行考评,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平时还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提升。
对于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学校通过开展阅读“班本”建设活动进行评价,如素读、诗歌朗诵、诵读经典美文、国学背诵等班本建设项目,帮助学生积累背诵。
(二)评价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受用终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朗读具有一定速度。朗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每学期都要进行朗读速度的测试,准备难易适中的文字材料,每份材料的字数在800~2000字之间,每个学生朗读3分钟,读完900字为合格,读完1200字为良好,读完1500字以上为优秀。
二是默读注重效率。光有速度没有效率是不行的。朱熹在《读书诀》中说:“看文字,须要入在里面,猛滚一番,要透彻,方能得脱离。”要让学生学会默读,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强调熟读精思。默读效率的评价必须结合内容进行,可以通过选择题、辨别题或者问答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默读效率,看学生是否开动脑筋,学会了默读。
三是阅读习惯要养成。学生要养成摘录、写读后感和写书评的习惯。学校设计了《读书笔记本》,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卡片、字词库、精彩点击、读后感、成语和名言名句等内容,方便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摘录。
五、结语
简而言之,学校建立书香校园、文明礼节校园、健身校园和传统校园,并致力于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基本问题的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人,发掘德育的本性,增强德育的经验,努力进行诚信创新,努力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何芙蓉.小学校园阅读文化构建的思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7):105-106.
[2]王建军.小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