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学生网络之舟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嘎珠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迈入了一个网络时代。
        嘎珠
        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  852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迈入了一个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继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之后,影响学生成长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学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方面的压力更大。如何做好网络时代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是学校心理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代;引导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它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及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做出积极改变与优化,传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过于宽泛,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出网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价值,达到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与解决心理问题目的,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工作者所必须思考与认真对待的课题。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心理的新特点
1、情绪宣泄的自由与情感的迷失并存
学生在现实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受世俗束缚、角色身份要求等影响,他们的部分情绪情感被限制,不能得以充分表达和释放。而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开放性和即时性,为学校学生提供了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的充分空间。在网络上,学校学生可以隐匿真实身份,敞开心扉,做自己想做的事,和自己愿意交往的人互动,在虚拟的世界里体验不同的角色和身份,悠意抒发自己的情绪,这对他们情绪的发展和完善有着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习惯了在网络里宣泄情绪的学校学生在现实中却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弱化的可能。人们总是在面对面交流的情感起伏和波动中不断调整自己而逐渐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在对学校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控力,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网,出现了情感社会化方面的不足。
2、个性张扬与自控能力不足并存
多元化的网络世界,为学校学生提供了表达观点、见解、看法和充分展示个性、自我的空间。网络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网络的平等性、零门槛使得学校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张扬。有些学校学生的原创作品、技术发明,以及就社会热点发表的独特个人见解等,通过网络可以得到其他用户的转载和意见反馈,获得更多的受众,这极大地满足了他们自我展示的心理需要和自我价值感,实现了他们“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化追求。
        但另一方面,网络上各色各样的诱惑很多,无时无刻不考验着学校学生。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学校学生手不离机,离开网络就会感到烦躁、焦虑,离开手机就会精神萎靡。过多的信息干扰使学校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瞬时性也使他们对事物难以保持长久的热情,缺乏毅力和耐心。
二、网络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路径
1、构建网络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网络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在关注热点问题上进行正确选择。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议题时,应将具有正能量的信息摆在首要地位,使全体学生能够接受与认同,负而信息则可被直接过滤掉,以此对信息内容进行监管。在新媒杯背景下,学生在信息接收方而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他们能够利用网络快速便捷获取信息。

但是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不可避免会存在负而信息,所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也至关重要。学校可组织专家讲座及主题研讨等活动,加强他们对网络的认知,提高他们信息素养。而对网络背景下所产生的庞大信息,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准确了解各阶段学生的心理动态,根据预警机制快速解决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开设相关课程及建立咨询机构
        一般来说,学生缺乏良好的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更容易被网络上的多样性内容所吸引,所以,学校可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开设有关正确使用社交网络的相关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授课的方式讲述如何正确地使用社交网络。另外,校园内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在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
候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和疏导,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心理测试,以便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拓展网络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随着网络各项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载体也越来越多,但仍然存在使用单一且效果低下的现象。在网络背景下,学校应积极拓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首先,需要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工作,根据服务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原则进行建设。现阶段,虽然大部分的学校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但在教育资源使用及推广方而避免形式化。校园论坛是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载体,他们经常会在这些载体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宣泄情绪,这也启发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在建设时,必须要有周全的设计与考虑。心理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及动态,在网站功能、互动等形式上进行不断优化,力图做到形式美观、使用便捷及互动性强的特点。
        此外,学校可积极打造微博交流平台。近几年,微博在学校的使用愈发频繁,有些学校推出官方组织微、院系组织微、团组织微及学生组织微的四级形式,通过各层次微博可将心理健康相关议题引入其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讨论,以官微的形式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对存在问题的心理健康舆论进行及时纠正与正确指导。
        除此之外,网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沟通载体有许多,教师也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科学选择,确保学生在网络背景下能够健康快乐发展。
        4、举办多种课外趣味活动
        由于过度地使用社交网络,不仅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是严重削弱了对社会环境的设计适应能力,学生之所以会被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所吸引,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这种吸引人注意的事物,因此开设各种趣味活动并号召广学生积极参加,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可以有效的限制社交网络的过度使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
三、结语
社交网络具有它独特的双面性,如何才能够让它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而规避消极作用成为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开展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艳.网络时代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西部教育,2017,4(23):80-81.
[2]徐芳.网络化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5):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