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松
(泉景中学小学部,山东济南 250000)
摘 要:我国班主任制度诞生于班级授课制度提出之时,至今已延续近七十载,班主任制度尽管具有一定的班级教学管理力度,但随着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已逐渐暴露出其中存在的弊端。为了对学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次研究针对班主任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研究中在对班主任制度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班级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相关策略,如转变分数取向、改善师生关系等,以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全方面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核心素养;学生发展;影响与策略
0.引言
未来班级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能够更加接近于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禁锢。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大力施行教育改革相关的方针与政策。我国的班主任制度在应用到教学组织方式与班级管理体制中时,呈现出较为死板固化的模式,班主任的行政化内容甚至远超于其专业化内容与德育知识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不仅需要从专业知识与行政内容上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还应关注到学生的素质教育接受程度与水平,真正实现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培养。
1.未来班级与学生的发展走向及特点分析
1.1由分数取向转换为人本取向的教育价值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是分数取向,不管是教育机构,抑或是教师与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都将分数奉为圭臬。在部分教师眼中,学生不再是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的个体,而是教师狠抓升学率的工具。在教育教学中,功利主义盛行,教师对升学目标的追求可谓疯狂,远远超过了对教育本质过程的专注,以及对学生知识接受与身心发展的重视。在未来的教育规划中,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应作为教师工作的重点,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应重视班级文化氛围的塑造,适度打破物理意义上的班级概念,实行更加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多元性。
1.2师生关系的转变与融洽度提升
学生发展的顺利与否还依赖于师生关系融洽度的高低,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体制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体现为一种僵化的制度对抗性关系,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班主任在教育中体现出的最大功能即转化问题学生,使其走上正途,这似乎成为了所有班主任的价值所在。基于此,师生之间的对抗性关系已然成为一种教育趋势,故而要使所有学生都健康均衡发展,必须对班主任的固化思维进行质的转变。重现对话性的师生关系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让师生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对班级事务的处理,如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与规范,提升师生之间的融洽度,唯有如此才可使学生发展进入良性状态。
1.3教育主体的智能转变
传统的班级管理体制中,班主任是拥有绝对话事权与控制权的主体,学生是各方面均被规训的对象。尽管军事化的管理制度能够对学生的言行等进行有效的规训,但在该管理过程中,存在部分极端的做法,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意识,成为刻板教育体制下的木偶。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学校教育的师生关系需要得到审视,将基于班主任的教育主体进行转变,让学生成为教育学习中的主体。班主任只是学生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只能够起到辅助与引导作用,在学生陷入困境或低谷时予以其帮助与关心。学生转变为教育主体,能够有效促进其自主发展,实现各自的价值意义。
2.构建班主任核心素养的策略及影响
2.1班主任领袖型人格的塑造
要构建班主任的核心素养,其根本在于塑造班主任的领袖型人格。随着当下教育观念与教育关系的不断改变,班主任的定位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由事务性工作回归到学生发展工作中。班主任不再是班级管理中所有事务的包办者,而应放手去培养学生,将班主任自身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与班级建设的引领者。塑造班主任的领袖型人格,使其能够有机结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将学校与学生、家长、其他学科教师等进行融合,共同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班主任需要具备较强的全局意识和统筹规划能力,能够站在学生发展、教育发展等多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一路高歌猛进,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2班主任学习型品质的提升
班主任核心素养的重点还在于对班主任学习型品质的提升,由于班主任面临着千差万别、极具多样性的学生,且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班主任需要将自身定位为一名不断探索的学习者,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班主任可学习的对象较多、范围较广,其中包括书籍著作、优秀同行、典型学生,以及班级教育实践等。其中当学生作为班主任的学习对象时,班主任需要综合考虑学生背后各类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尤其是处于互联网时代,学生所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更加复杂,且良莠不齐,难以得到有效的把控。故而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以及教育管理能力,进而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与人格的培养,班主任要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才能够使学生拥有渊博的知识与健全的人格。
2.3班主任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创新发展之处,在于对班主任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与单一学科教学资源及内容的开发相一致,班主任必须具备独立自主的开发意识与能力,站在班级教育及管理的角度上,成为班级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者。班主任需要在注重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加强对班级建设的开发与管理,形成含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再枯燥无味,在成长变化的道路上不再备受约束,进而实现学生学识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班级课程发展应与时代背景相整合,予以学生班级空间与时间,使其能够进行自由独处与自我对话,提升其创造力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结束语
在当下的教育发展中,班主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班主任不应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监督者与管理者,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班主任应作为知识的传递着;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班主任则应起到人生引路者的作用。在关注学生智力发展与知识汲取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得到德智体全方位的发展。此次研究为促进学生发展,对班主任的核心素养特点及相关发展策略进行了探析,为教育改革发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丹, 卜庆刚. 回归"育人"之初心——论"学生发展指导"作为班主任核心素养的探究[J].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3):29-34.
[2]杨斌, 杨诗晗. 班主任工作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 723(09):61-62.
[3]徐爱杰.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管理变革的几个着力点[J]. 中小学管理, 2018, 000(001):39-40.
[4]刘庆昌. 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4):41-47.
[5]江涛. 班主任核心素养及专业标准体系建构——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2018, 285(12):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