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 陈秀菊
[导读] 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思维可视化”促进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陈秀菊

        福建省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366100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思维可视化”促进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维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思维可视化”促进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基“思维可视化”概念,丰富数学学习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处于基础阶段,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创造力,需要教师的多方位引导和陪伴,学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也是每个学生的引导者, 必须以身作则,注重“思维可视化”的概念,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新颖的数学教学方层出不穷,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基于“思维可视化”概念开展的数学课堂,不但能扩展教学活动的范围,还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一定要对其给予重视并合理运用。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 ,涉及很多平面图形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单纯用语言来描述和讲解,小学生难以理解,也不会运用。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呈现各种各样可视化的教学题材, 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当学生发现日常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就能找准学习的切入点,并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引导,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每个立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这是最基础的知识,需要学生牢固掌握。而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知识,学生可以从课本上获取相关内容,再探寻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棱长相等,相对的面也相同,而正方体12条棱长都相等,6个面都相同。对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长x宽x高"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时间和耐心地讲解,并给出实际的数学例题,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很多例题都需要建立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之上,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购物问题”,这也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在商场购物时,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商品标价不一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如“2000毫升的瓶装橙汁一般8元/瓶, 1000毫升的瓶装橙汁5元/瓶, 500毫升的瓶装橙汁3元/瓶,问买哪种规格装的橙汁最划算?”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但能锻炼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情境。通过分析和计算, 学生能得出“买2000毫升装的可乐最为划算’的结论,并向教师反馈思考的结果。对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和帮助,为学生提供可靠性的数学学习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引导,便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扩展“思维可视化”模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思维可视化”概念,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主流趋势,同时也是每个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重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存在自己的记忆规律,教师有意识地强化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思维可视化”的训练,可使学生轻松地获取并掌握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有很多,教师只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多感官参与认识的对象,就能给其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平台,为其创造积极的学习条件。基于“思维可视化”概念的教学模式,从某些角度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艺术,值得当代教师重视并运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往往是不可视的,而教师给学生呈现出“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能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有的数学例题比较抽象,需要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可以从网络资源入手,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知识的内涵,给学生提供崭新的学习渠道。例如,有这样一道例题 :小猴子在果园里摘桃子,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根据小猴子的摘桃子规律,请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计算,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又摘了多少个?这道例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基础,就很难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数学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小猴子每天摘桃子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第一天摘了30个, 第二天就摘了30+5 =35(个) , 第三天就摘了35+5=40(个) ....
三、课堂教学记录法,引版思聚焦核心概念
        当前,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注重情景教学,通过基本活动经验与发展思维作为情景问题的载体。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思维可视化不但是课堂记录外化策略,还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反思数学活动的主要过程。其中“脚手架”记录法主要应用于低段小学生,该种方法是以认知为出发点,构架思考框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将学习过程记录下来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测量有关的教学活动时,运用“脚手架”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测量依据与测量物品,还有记录测量数据的相关表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关注各种测量仪器的量化与测量单位是否统一等诸多问题。这种“脚手架”思维可视化方法主要是以表格、文字、数轴形式为主,通过直观可视的学习形式对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予以归纳总结,或是指导学生完成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继而降低学习难度。而开放型课堂记录法的主要特点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喜欢方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下来,不对学生的记录方式加以限制。
        该种学习方式对低段学生来说,只适用于单一学习任务。教师在授课时,应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不对学生记录任务加以限定,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与开放性。
结论: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涉及很多形象性以及抽象性的知识,传统的数学课堂,形式比较单一,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时期的教学题材,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可将“思维可视化”概念引入数学教学,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丽.思维有声,分析有迹——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可视化”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7(12):212-213.
[2]陈宫,王艳芳.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变革学生学习方式[J].宁夏教育科研,2017(04):25-26.
[3]刘濯源.刘濯源 思维可视化,让学习真正发生[J].当代教育家,2017(11):69-71.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课题《以“思维可视化”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JYKT20062)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