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低效学生作业提高学生作业效率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王泾辉
[导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效课堂就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王泾辉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六石街道樟村小学,浙江 金华 322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高效课堂就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制约数学课堂高效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课堂作业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节课的效率。本人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学生低效完成作业的原因,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优化作业;批改;习惯
        一、把脉低效学生作业
(一)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忽视合理安排,布置作业时随意性很大,方式单一、搞一刀切,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与学生日复一日做的只是当天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学生忙于应付,提不起兴趣,导致学生做作业的效率低下。
(二)教师批改作业的应付性
通过问卷对全校作业批改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分两个部分:
(1)对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
(2)对作业批改看法的调查。
结果表明,80%的学生都不知道每次作业错的原因,认为老师全对就打优,有错就没有等级的批改方式大大降低了他们做作业的兴趣。究其原因,教师工作量大,作业批改周期过长,不能及时反馈。还有就是教师批改方式不科学,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二、提高学生作业效率
(一)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做作业效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1、作业的设计要源于生活,展现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感到乏味,而更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作业。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2、作业的设计要百家争鸣,倡导作业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解题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使部分学生厌恶作业,把数学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描述,实现作业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
①想象型作业
例1:如图是小丽骑自行车回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你能想象出她回家路上的情景吗?请写一个简单的故事来描述小丽在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在你的故事中,小丽在不同的时间里都做了什么事情。
②合作型作业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不仅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又可以与别人共同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无意中督促同组速度慢的同学必须快速学习,以便提出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优化作业批改与反馈,提高做作业效率
通过优化作业的评价和反馈,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情,正确对待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异步达标,提高学生作业教学效率。
1、丰富批改方式,开拓师生发展的沃土
①教师面批。
对教学中重难点练习,做到人人过关,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其错误,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马上进行订正、不拖延。
②自我批改、同桌互批、小组批改
自我批改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批改,也可以是小组长批改,也可以是学生的独立活动。一般用于习题难度不大、作业量又较大的情况下,如口算训练,计算题等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批。


2、巧用评价方法与批语,创建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可以用多种方法:等级制:优、良、及;打★制等。有效的评价批语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教学中如能利用好这个“平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促使师生彼此走进心灵、情感互动。
(三)养成高效做作业的习惯,提高做作业效率
1、主观方面:提高做作业的高效性
虽然作业天天做,但效果却大不同。有的同学有章有法,效果显著,能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有的同学疲于应付,心中厌烦,影响情绪,拖沓作业到课后还不能完成。只有把握方法,遵循规律,保质保量,才能事半功倍,高效的完成作业。
(1)把握要领,构建思路
培养学生养成先仔细审题,分析条件和结论,并且根据条件和结论进行联想:通过联想构建解题思路,设计解题程序,把握解题程序,把握解题要点,为正确快速解题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2)坚忍不拔,接受挑战
培养学生养成坚忍不拔,接受挑战的习惯:做作业限时完成,不拖拉,遇到困难,待基本完成后,再进行钻研。另一方面,做到心动不如行动。拿到问题,立即投入战斗,而不是去想今天有多少作业,需多少时间,难度是否太大,能不能完成得了等等。
(3)总结错误,寻找对策
错误是极佳的学习契机,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让学生提出不同解法并进行比较,又要指出这种错误解题过程中的合理成分,使产生这种错误的学生在实事求是的激励下接受帮助。让学生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评错、赏错活动中。
2、客观方面:克服多种因素的干扰
(1)排除无关诱因,让学生专心做事
许多学生总是磨磨蹭蹭,效率不高,原因是他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做作业时,窗前有只小鸟飞过,他就不自觉被吸引放下笔。改进方法:①加强学生做作业的课堂纪律,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专心于他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②进行每周一次的集中注意力训练。
(2)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学生把握时间的能力
学生效率不高,脑海中没有时间观念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于磨蹭,课堂作业拖到课外作业,一拖再拖,变成家庭作业。我们采取的措施是①改变认知思想。帮助学生认识作业不积极完成给他自己、班集体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让学生改变思想并下定决心改正。②制定计划、加强监督。起始阶段,每布置一样作业,教师都明确的规定此项作业所用的时间(时间宽裕点,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慢慢地压缩做作业的时间,让喜欢拖沓的学生紧跟时间的步伐。适当的可以加强监督,课堂中老师要多注意他们,自习课上多提示他们,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学生会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自己的做作业的速度,时间观念也就自然加强了。
(3)启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提高灵敏度,养成高效做事的习惯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诱导学生们的竞争心理,经常性的让学生之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通过胜负交替,锻炼学生的心智,提高灵敏度。多次之后学生就能适应这种节奏和习惯,养成高效做事的习惯,对作业也是如此。
(4)树立榜样示范
多表扬班内做作业速度快,且质量高的同学,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在学习和作业方面和他们比,向他们看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这些榜样就在自己身边,那些拖拉的学生在榜样面前虽然不能一下子改掉自己的拖拉习惯,但确实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与核心。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都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找到更多、更好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陈颖.小学作业改革的新思维[J].新课程(教研).2010(09)
[2]向先同.小学生数学能力系统训练一、二年级实验报告[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
[3]李君玉.调控作业心态提高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
[4]方春.浅谈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作业批改及反馈的有效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