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焱炎
福建省莆田第十二中学 351139
摘要: 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老师有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专业化的教学水平。高中信息技术相对来说,难度加大,学生难以理解,实践性也比较强。因此要想方法让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与技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实际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本文就目前我国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探讨在积极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积极教育;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自主学习
一、引言
学校的所有教育方略的制定、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发挥、创新基地。而积极教育正是一个让学生成为主体的跳板,积极教育提倡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教育,并采用积极的行动去实施教学活动,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自主,可以自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更重视学生主体性,以每个学生的知识消化程度和学生的个人情况,因材施教,制定教学目标。将其理念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所在,树立自信心。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与学活动现状
每一门课程都有每一门课程的目标与特点,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也会随之变化,一切以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提高兴趣、提高成绩为主。由于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是辅导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时代下,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过观察分析,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很喜欢信息技术,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但是在教学环境下,还是有很多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学习难度比较高。
(一)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信息化时代,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方式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是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难度提升,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让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也要把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让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也要把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上机操作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问题出现,教师并不能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规范进行及时纠正,课堂秩序也无法保证,也导致学习任务无法顺利完成。
(二)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
由于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高考作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每个学生、教师、家长都关注的问题。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每天的精神压力特别大,学习都是高度紧张的状态,不敢有任何松懈。而信息技术学科的成绩不纳入高考成绩,所以,教师、学生等就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甚至有些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程当作自己解压的放松性课程,不认真学习。久而久之,对信息技术学习提不起兴趣。
三、 积极教育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与学活动设计
基于积极教育理念,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教与学活动的现状,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前提,设计以下“教”与“学”活动流程。
(一)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因此,课程导入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关系着接下来整个教与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的激发。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个课前环节,每节课利用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并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以及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方面可以缓解上课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处于一个兴奋的环境中,这对接下来的课程也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渐渐地也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喜欢上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保证课堂学习的效果。再或者,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开展教学,将本身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变得更有趣,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加强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师生之间要经常进行互动,并营造出比较创新的一些思维环境。众所周知,在高中学习中,较强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办法。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思维能力决定了个体差异性,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互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适当的刺激,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提问题证明学生有真正的思考,是创新的开始,所以在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的时候要多加鼓励,即便是错误的认知,也要先鼓励再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走。在高中阶段,就是一次次错误中总结,在矛盾中创新。
(三)迁移应用,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以致用,是学习最大的收获。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垫脚石,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方法与技能,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基于学习内容设计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探讨。当然,问题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合理,保证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之后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先进行分组讨论,在互帮互助中学习到知识,同时也树立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集中讨论和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各有各的好处,两者的结合才会使学习效果加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以便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总结: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学以致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重点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面下手,找到最合理的方式,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高,希望能对一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烨. 运用积极教育理念提高职校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探究[J].科技资讯,2018(10):173-175.
[2]李华峰.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4).
[3]于连波,王敏.基于积极教育理念的“积极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