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反向思维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田茂华
[导读] 人们对于问题的思考通常会有一种惯性,每当遇见一 个问题,
        田茂华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大塘镇中心小学  
        摘要:人们对于问题的思考通常会有一种惯性,每当遇见一 个问题,就会按照一种固定的思维进行思考,这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思维定势。对于小学生而言,遇见问题时他们通常 会按照习惯性的思路去分析。如果这一思路和问题解决途 径相同,那问题便能够迅速得到解决;如果不同便会形成负 迁移,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的定势思维,笔 者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反向思维进行思考是个很 好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向思维;应用
        小学是鉴定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是学习数学的第一阶段,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最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在小学就 要制定完善的数学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处理生活中事情的能力。反向 思维是数学逻辑思维的一种,对小学数学学习有着重要影响,要从小学就开始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
        1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 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说简单点就是不 按常理出牌,打破固定的思维而另辟蹊径的一种思维方式,敢 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 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小学数学教 学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适应日后复杂的 学习和工作。逆向思维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需要教 师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建立健全的数学逻辑思维 能力。 逆向思维的培养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加以激发 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有方向性的往逆向思维靠,在解答数学 问题时会广泛的用到这种思维方式,比如老师在教学生一个 数学公式,时间速度 =路程,有一道题已知时间和路程,求速 度,学生套用公式发现不可行,这个时候运用逆向思维,路程/ 时间 =速度。逆向思维需要学生日积月累的习惯,需要老师正 确的教学引导,才能使得这种思维方式成为以后学生解答数 学问题的好帮手。
        2培养学生反向思维方法
        反向思维是让学生用多样的眼光看问题,就跟脑经急转 弯一样,常规方法解决不了,就另辟蹊径,换一个角度思考问 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配合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比如著名的“农夫取蛋”的数学题,一农妇去市场卖鸡蛋, 第一次卖去全部鸡蛋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又卖去剩下鸡蛋 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卖去前两次卖后所剩下鸡蛋的一半又 半个,最后又卖去所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这时鸡蛋恰好卖完, 问农妇原有多少鸡蛋?瑞士著名的数学家欧拉对这个问题给 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解法,利用反向思维,设第三次卖完后所 剩(第四次卖去)的鸡蛋为 1+0.5,第三次卖去的鸡蛋为(1+ 0.5)乘以 2=3,第二次卖完后所剩鸡蛋数应为:(3+0.5)乘以 2=7(个),因此,农妇原有鸡蛋数为:(7+0.5)乘以 2=15(个),从而轻松的解答出了问题。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 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 到“制胜”,老师要善于引导突发奇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不要被问题所禁锢,而是用跳脱的 思维看待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 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趣味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逆 向思维能力,出一些趣味题,数学绕口令之类的,比如有一道趣 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通过怎样的方式摆放才能 使得这四个瓶子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是一道逆向思维题,同学 们在考虑这些题的时候,尽量的向逆向思维靠,正常的方法根 本没法使得四个瓶子相等,但是如果把瓶子倒过来呢?刚好使 得瓶子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从而解决了问题。古时候曹冲称 象的例子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的例子,大象体积笨拙,直接秤 行不通,聪明的曹冲想到用刻船画线的方法用等量的容易测 量的物体代替大象的重量,从而轻松秤出了大象的体重。逆向 思维是很需要我们的思维灵活度的,多练习逆向思维解题,能 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3在生活中运用逆向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父母要在孩子的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父母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至 关重要的,父母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 子考虑问题的方式,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 数学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能力。对于反 向思维的培养比较忽视,进而使得学生在做反向思维的训 练题时时常出错。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多创 造机会让学生进行逆向表达,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数学命题 的理解程度,促使他们形成全新的认知方式。例如,在“锐 角、钝角”定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白小 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同时还得 鼓励学生尝试着逆向叙述。数学命题的逆向叙述通常都比 正向难度大,所以很多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会很难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抓起,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和不同 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 则,逐渐提升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 学知识。
        3 引导学生逆向转换,提升他们的思维自觉性。在解 决数学问题时,其实很多时候正向问题能够转变成好几个 反向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正向理解这些数量关系 以后,再鼓励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逆向转换,以提升他们的 思维自觉性和灵活性。例如,某修路队需要修建一条水泥 路,平均每天修建 37 米,一共修了 7 天,现在还剩下 200 米 没有修,求这条水泥路一共有多长?这道题目中的数量关 系非常清晰,学生很容易就能够计算出来。不过小学数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只满足于此,还得将正向 问题合理地转变成为反向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维。 具体可以这样做:将问题当作条件,然后将每一个条件都变 成一个问题,这样一题便能够转变成为三题。改变以后的 题目数量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过解答难度则增加了。 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碰到较多的还是反向问题。 因此,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以 加深他们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整体进行的,不仅仅需要 顺向思维,同时还需要反向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教师必须加强反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反向 思维。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且 对于他们数学能力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最终实现学生 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振秀. 小学数学教学中反向思维的应用探讨[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715-17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