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功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曙光学校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短跑是中学体育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跑技术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短跑训练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教育中越发关注体育项目的创新,对学生短跑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针对短跑技术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为短跑运动员以及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提升中学生的短跑训练效果。本文分析了中学生短跑训练现状进,并对短跑训练中促使学生提升短跑能力的大腿前摆技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短跑训练;大腿前摆动技术;要点分析
中学生短跑训练是中学生体育课程中的重要项目,短跑作为一种高消耗的体能运动,学生可以在训练当中达到锻炼体能的目的。但是现代的中学生短跑训练过于表面化,体育教师在训练时缺乏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且单一的训练方式也让学生失去对短跑训练的兴趣。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短跑训练中各种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短跑能力,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中学生短跑训练的现状
1、缺少柔韧性训练
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柔韧性训练,良好的柔韧性也是一个合格的短跑运动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如果缺少柔韧性训练,学生极有可能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拉伤韧带,轻者影响训练,重者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署。
2、缺乏力量训练
短跑是一个需要极强爆发力的运动项目,学生处在发育时期,身体存在极大的运动潜力,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可以提升他们的肌肉紧实度,减少短跑过程中的肌肉损伤,不仅有利于提升短跑成绩,更能锻炼体魄,成就更加完美的自己。另一方面,通过高强度的力量训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在力量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短跑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调节学生训练,提升学生的短跑成绩。
3、缺乏阶段性训练计划
目前的中学生短跑训练中,教师训练过于散漫,学生学习训练浮于表面,往往只是进行十几分钟的跑步训练之后就自由活动。教师缺乏对学生短跑训练的阶段性计划,学生缺少管束,短跑训练没有达到本该有的效果,学生的短跑技能也没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4、缺乏专业训练
除了柔韧性和力量训练,短跑训练的另一个要素
就是速度,教师通过专业的速度训练,让学生合理调动自己的肌肉,在短跑之中发挥身体的最佳状态。教师通过控制学生短跑的节奏,维持速度的稳定性,学生就可以慢慢适应越来越快的速度给身体带来的巨大负荷。
另外,教师不断指导学生进行速度训练,学生在训练当中提升短跑速度,不断挖掘学生的短跑潜能,可以为学生短跑成绩提升提供巨大的帮助。技术训练指的是在短跑训练中,教师通过调整学生跑步的步幅、频率,控制学生短跑过程中的体能消耗。而控制跑步频率,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迈步动作来提升学生对步幅的掌控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跑步效率。
二、中学生短跑训练中的大腿前摆动技术要点
1、掌握支撑腿的后蹬技巧
中学体育教师可引导中学生在运动中掌握支撑腿的后蹬技巧,告知中学生,如若后蹬垂直度高,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的肌群拉长,腿部快速收缩的动作中,前摆的速率就会降低。然后组织中学生积极练习支撑腿的后蹬技巧,克服训练中遇到的难题。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应制定完善的训练方案,指导中学生全面掌握支撑腿后蹬方面的技巧。例如,在短跑训练过程中,为锻炼支撑腿的后蹬技巧,可利用定格训练、上坡训练的方式,指导中学生在后蹬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预防出现伸展度过高的现象,掌握支撑腿后蹬的技巧。
2、采用皮带牵拉前摆动和后蹬跑的锻炼方式
在后蹬跑的练习活动中,要求中学生的支撑腿后蹬必项保证关汽处于伸直状态,用来全面提升腿部的后蹬力量,并且增强下肢部位的蹬伸能力,将后蹬的动作当作短跑的动力源。与此同时,中学体育教师开展后蹬训练活动时,应重视中学生力量、速度与耐力的改善,利用反复训练的方式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中学生的运动现伏。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短跑训练中,教师还需引导中学生学习短跑过程中大腿前摆动的基本技能,保持动作的连贯性、蹬腿的协调性,利用专业化的髓关汽运动训练方式,指导中学生养成髓关节用力的良好运动习惯。例如,短跑训练工作中要求中学生将髓关节当作轴心,做腿部的前摆运动。要求中学生学会如何控制髓关节的发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采用高抬腿跑和扭动髓关节抬腿跑的训练方式
近年来,在短跑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其本质特点就是将髓关节作为轴,实现高速度摆动,也就是平行运动。一般情况下,髓关节的运动属于人体水平加速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将髓关节作为轴,可增加大腿的前摆动幅度,并且加快动作速度。中学体育教师在实际短跑训练指导的工作中,应指导中学生掌握抬高大腿的技巧,并在短跑运动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支撑腿三关节进行蹬地、伸直,使得中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短跑技术。转变传统运动形式,克服以往运动中的大腿机械性抬高问题,明确具体的摆动方向,利用扭转髓关节的方式,使髓关节前送,做出一系列的动作。
4、采用臀后的收腿跑步方式与后蹬腿跑步方式进行训练
在以往的后蹬腿跑步练习过程中,对小腿的用力后蹬提出很高要求,作用在提升大腿与小腿的折叠能力。但是,由于部分中学生的大腿前摆动幅度较低,因此,很容易导致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扣髓的现象,身体的重心不会明显前移,大腿与小腿在臀部折叠,呈现出紧紧前拉的状态,有助于减少髓关节为轴的运动半径,提升腿的前摆加速度。可见,在短跑训练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开展相关训练活动,不仅可以提升训练工作效果与水平,还能利用专项练习的方式定向增加大腿前摆幅度,使得跑步过程中的髓关节充分舒张,身体的重心形成明显移动,强化大腿前摆动效果与折叠效果。
三、结语
短跑作为一项重要的田径项目对于学生体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中学体育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必修课程,在进行中学体育田径短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来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训练中学生的大腿前摆动作技能,重点指导中学生掌握具体的蹬腿技术,让他们真正掌握短跑的一些技术要领,从而提高短跑速度。
参考文献:
[1]王兰森.青少年短跑训练大腿前摆动作技术的研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40,142.
[2]张俊峰,尚帅.浅析大腿积极前摆在提高短跑速度上的作用[J].才智,2012,(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