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俊
四川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635000
摘要:伴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随之加快,农村大规模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孩子被留在了农村,由此产生了一种特殊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不单是涉及教育的问题,如果治理不力,任其继续发展,还上涉及到社会公平正义等伦理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如何协助解决留守农村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处理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引言
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整体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离实现全民教育公平还有很大一段差距。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在配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而这一不均衡表现在西部部分城市、农村和许多贫穷地区之间的不均衡。聚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与我国农村人口未来素质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紧密相关。同时关系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社会公平和谐是否能够真正全面实现,以及从小康社会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过渡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来。在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问题中,学者们在一些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却未在教育公平等伦理问题方面做过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新时代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具体反映了涉及到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是否平衡和充分的问题,即受教育机会是否公正的问题。因此,笔者想从教育的公平层次,分析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突出存在问题和深层面存在原因分析,力图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公平发展问题,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本文以先前学者的观点为基础,提出了以下想法:通过进一步对当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公平的基本情况概述,并借助一些地方的典型做法,对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探讨产生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公平问题的初步建议,以期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现状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出台了许多对于"三农"问题的优惠政策,社会大众的注意力也开始逐渐集中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方面,随着脱贫攻坚的展开,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国家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现状在不同方面相继出台很多福利措施,确保他们受教育的权益受到应有的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出台了许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的措施。
例如:2013年初我国教育部等部门提出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家校联动、形成合力之道"、"各方参与、谱写团结之歌"等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的主张;又比如,2016年,国务院在国家政策体系中,将父母作为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人。当然,与此同时,还需要发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中心、当地基层政府和学校的联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农村师资的补充。为解决农村教育最主要的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颁布,乡村教师的待遇有了显著增长。最后,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顺利就读寄宿学校也很重要:一是通过学校的标准化管理,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这些留守儿童仍然能够养成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性,使素质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用;二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建校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匀,寄宿制的实施可以为离家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就近入学的安全保障,有利于避免留守儿童在上学和放学途中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作为解决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办法之一,江苏省某县通过试点探索寄宿制办学模式,并且实践寄宿制办学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之后,全县推广寄宿制办学模式开始盛行。投入大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寄宿校的教学质量,食堂卫生,宿舍安全等相关面做出了硬性要求。这种寄宿制制模式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专心学习、提高沟通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情感信念得到了有力保障。
三、结论
实现教育公平是确保全民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本文立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的相关概述及问题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如何实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由于制度逐渐完善权益日益被重视、社会关注度和讨论度的增加和学校寄宿制的集中管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因为有时候难免可能会受到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的阻碍、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的影响,造成教育经费投入不均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以入学机会为代表的起点公平问题、以教育质量为代表的过程公平问题和以升学为目标的结果公平问题。因此,可以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和公平,发挥政府工作的主导地位,加强各部门的联动作用,同时深化农村教育制度改革,强化家庭教育的核心功能以及立足农村基础教育的主阵地等途径来为此类问题的处理提出建设性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叶敬忠等.留守中国——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刘任平张运昌.空巢家庭乡村儿童守望:西部地区留守家庭儿童教育困难问题的国际社会影响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李培林.2005年中国乡村农民工人口进城后对一家一户农民的农村经济社会影响分析[M].2005年北京:社会科学出版文献出版社,2003
[4]朱家存著新教育区域平衡科学发展战略政策分析研究[M].2012年北京:2012年中国社科出版社,2003年
[5]田慧生,吴浩.农民工配偶子女的高等教育待遇问题深入研究,以12城市的人口调查结果为研究基础,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和对策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