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信息有方 解决问题有策   ——一年级“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陈娟
[导读]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陈娟
        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校附属小学 350500
        摘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问题解决;低年级;
        
        前言:《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一年级的学生们识字量少,认知水平尚低,生活经验不多等各方面的原因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一、“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现状
        (一)识字量小降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小,识字能力有限,直接降低学生的解题兴趣。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读不懂题目的意思,更不知从何下手去解决数学问题,[1]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烦躁畏惧,无法保持持续的专注力进行数学学习,进而对数学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不高
        一年级的学生们对数学应用题缺乏感性的认识,不能明确的认识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受到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无法准确的叙述出数学问题。例如,数学课上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数学问题,让学生们观察,学生们常常描述美丽的花草树木,以及可爱的小动物,无法准确的用数学思维进行描述。
        (三)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一年级的学生们在答题过程中不会列算式,习惯性的用口头的方式报出答案。由于数学阅读能力有限,习惯依赖于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来理解题目的意思,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师以同样的问题,给学生们变换一种情境图,学生们就扎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数学问题。
        (四)不合理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效果
        数学教师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施教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实际学情,脱离学生认知水平提出让一年级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出层层推进的课堂问题,学生们受到思维能力的限制,在解题中出现思考问题、提炼问题的面狭窄的情况,频频出现问题。[2]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专业教学水平的影响,无法为学生搭建新知与旧知的桥梁,让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脱离实际,违背的儿童的认知规律,因此,造成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缺乏兴趣,害怕数学。
         二、传授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方法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识字教学
        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教给学生识字认字,让学生能够读懂数学图文中的意思,才能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清楚学生们哪些字认识,哪些字不认识,了解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程度,才能帮助学生在读题过程中标注上不认识的读音,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语言进行理解。另外,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领读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试读试着说出数学问题,最后让学生们进行独立阅读数学问题,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的简洁美,初步感知数学应用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引导学生观察、阅读数学信息
        一年级数学问题基本上都是以图文形式或者图表形式呈现出来,随着学生们读题能力的提升,数学教师再帮助学生分析纯文字的数学问题。

[3]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数学问题信息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们从图画中发现数学信息,并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数学信息的梳理,在电子交互白板上呈现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信息的能力。比如,在十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数学教师用生动的小花形象让学生们观察图片中分别有几种颜色的小花,数量分别是多少,让学生们根据观察图片进行数字对比后,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提出数学问题问图片中一共有几朵小花,数学教师顺势让学生们将数学问题和数学条件综合到一起进行思考,具体有几种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讨论一共有几种方法,数学教师将学生们的解题方法呈现出来。数学教师让学生们反思整个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过程中,体会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教师要兼具语文教师的任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们通过不同的呈现方式去运用数学语言解释一定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用符号来表达数学内容等。因此,培养学生的叙述、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用口述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们通过仔细的倾听说出教师的口述的意思,并写出算式,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例如,数学教师叙述数学问题:原来树上有10个柿子,来了两只小鸟吃了三个,还剩几个呢?数学教师让学生们仔细倾听,并明确别人在表达中和自己思想不一致的地方,在思考别人在口述中的思路并大胆讲出自己不同的想法。
        (二)创设趣味的情境
        新城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们播放生动的动画片,让学生们走进玩具购物商店,讨论不同玩具的价格高低,让学生们学习认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为学生创设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将已有的经验和数学新知建立联系。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重视数学学习。
        (三)让学生学习多样的解决策略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4]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模仿和记忆,能帮助学生们灵活的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去摆弄教具,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能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学的数量问题和图像概念。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将复杂的数学应用题简化成易于理解的形式,能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教师让学生们通过画图画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想象,能让学生们运用符号准确的表述数学条件,能帮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计算题的含义。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渗透从图画转化成数学符号的训练,让学生们认识大于、等于、小于的符号,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数学教师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要从培养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循序渐进的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教师通过数学游戏、创设数学情境、借助生动的视频等让学生们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培养获取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基于“问题解决认知模式”的错题分析及教学改进——以小学一年级数学“看图列式”为例[J]. 吴晓超.??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 魏雪峰,崔光佐.??电化教育研究.?2013(11)
        [3]浅析多位数乘法计算中的进位错误类型及笔算乘法的教学层次[J]. 张桂芳.??小学教学研究.?2012(23)
        [4]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算准确性的方法及对策[J]. 王蓓.??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