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赵俊荣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
        赵俊荣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城关办事处初级中学,山东省 菏泽市 2745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主动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对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有着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以下就将初中数学教学作为载体,着重探讨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动提问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即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此氛围下,部分学生并未真正思考和参与,问题意识十分淡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教师应当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就是其中之一,它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到情境之中,并收获相应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问题来源于某种情境,没有情境,也就丧失了问题的原有价值。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水平等,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自主分析、思考,这样则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提供前提保障[1]。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晶晶和爸爸、妈妈在公园玩跷跷板,已知爸爸的体重是七十四千克,晶晶的体重是妈妈的一半,现在爸爸坐在跷跷板的其中一端,晶晶和妈妈坐在跷跷板的另外一端。这个时候,晶晶的爸爸所在的一端依旧保持着地状态,接着,晶晶的妈妈将重四千克的哑铃放在自己所在的一端,于是,晶晶的爸爸被高高翘起。那么同学们知道晶晶到底多重吗?”由于许多学生都做坐过跷跷板,在教师的指导和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晶晶与爸爸妈妈玩了多少次跷跷板?为何放置哑铃后晶晶的爸爸就被高高翘起了呢?如何计算晶晶的体重?”等,当学生探讨完毕后,结合情境得出以下几个关系,即“晶晶体重+妈妈体重<爸爸体重、晶晶体重+妈妈体重+哑铃重量>爸爸体重”,这个时候,有学生提出,如何通过上述式子计算晶晶的体重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引申出本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还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正可谓一举多得。
二、强化教学引导,传授提问技巧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在提问过程中依旧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够学会在各项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和自信心。

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2]。例如:在教学“绝对值”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设置了这样的题目,即“|x-1|+|y-2|=0,求x+y的值。”让学生围绕该进行交流、探讨。当结束这一环节后,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带领学生分析题目,结合题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该题目一共涉及到三个知识点,有理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要想解答这一题目,重点在于结合若干个非负数之和为零,其充分必要条件是每个数都是零。假设将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转化(对绝对值的条件进行转化),就可以得出这样的问题,即“、a2都是非负数,(x-1)2+=0,求x+y的值。”假设将另外一个知识点进行转化(对有理数加减运算进行转化),就可以得出这样的问题,即“|x-1|+|y-2|=0,求xy的值。”这个时候,教师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假设同时转化两个知识点,或是三个知识点呢?会得出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从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必定会得到切实提升。
三、强化师生交流,提高提问能力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能为了让学生提问而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而是应当以交流、互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提问热情和欲望,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以此逐步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互问互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知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即“芳芳爸爸在古玩店买了一幅长三米,宽二点二米的画,可以通过芳芳家长两米,宽一米的大门。”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答案。在结束这一环节后,教师则可以引申出毕达哥拉斯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的故事,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的平方等于斜边平方[3]。随后,教师再将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趣味性动画片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看,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探讨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更加投入,积极思考、探究数学问题,不仅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得到发展,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更加高效,整体教学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强化教学引导,传授提问技巧以及强化师生交流,提高提问能力三个方面出发,以此为学生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在帮助学生收获丰富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童继红.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策略[J]. 理科考试研究, 2016, 23(011):17-18.
[2]储开德[1,1].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方法[J]. 数学教学通讯, 2015(12期):46-47.
[3]曹莉莉.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 000(007):P.2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