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传统文化 反哺品德教育 ——关于乐诗与家风、家训、家教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中20期   作者:张虹
[导读] 家风家训是当前人们热议话题,之所以如此,
        张虹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76800
        摘要:家风家训是当前人们热议话题,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家风家训是作为树立孩子正确人生观、激发孩子归属感以及培养孩子契约精神方面有显著的教育作用,更是家庭教育中的活水源头。传统家风家训之所以仍有其强大生命力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形成了对家族的深厚情感,自古以来重视家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注重家教家风的传承;同时,与家风在方法上的柔性特征、在内容上注重人伦教化有关。
        关键词:乐诗     家风     家训、家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家教、家风,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就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乐诗,虽然在秦代以后已经全部亡佚,但在民间文化的传承发扬过程中,形式上等同于乐诗的“唱词”却从未断绝过。时至当代,基于传统文化的正面教育作用,辅以音律伴奏的记忆,在传统诗歌注重平仄韵味的基础上加以新元素,既有助于内容本身的记忆,又未失诗歌本来的内涵,契合当代家风家训的教育加强,不失为一种植根传统文化沃土对孩子进行结合实际社会环境的品德教育的绝佳方式。而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乐诗培养,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宽基厚德以及对提升学生的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有着极好的基础性作用。
         
一、乐诗使得家风家训的本体形象得到加强
        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总和;家训作为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强调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弟、睦宗族、厚邻里、勉读书、崇勤俭、尚廉洁;以家庭伦理为主体,以勤俭持家为根本,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成德。
        古诗文中从不缺乏类似的素材,在对古诗文进行契合现代教育筛选过程中,剔除糟粕,取之精华,此过程本身就是对普遍适用于各个家庭家风家训的一次归纳总结。


        在对古诗文的取材中针对适宜学生教育的篇章进行再次创作,将原本极具教育价值却存在或粗浅却不委婉,或高深却显晦涩,或不便于朗朗上口等问题的素材变成极具美感的曲目,在提高了流传度的同时,使得其本体形象得到加强,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有益于推广。
   
  二、乐诗促进家风家训的本质属性得到认可
        家风家训与传统以儒家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息息相关,家风家训有着“规制着家之存在的道德气象和家之传承的价值方向”的作用。
        在对古诗文的选材及编曲创作过程中,甄别出的优秀家训作品最终形成乐诗的方式进行传唱,在构建家庭内部关系中倡导敬老爱幼、长尊有序的家族团结精神,在国家观念上把家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处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中则彰显出“和合”的传统文化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乐诗作为一条链接古色古香的传统教义到鲜活生动的家庭教育,起到了一个大功率助推器的作用,使得原本笼统概括性语言加以足够的韵律感进行传唱与诠释,促进了受众对其本质属性的认可。

三、乐诗结合家风家训的方法双双提升认可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明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乐诗本身作为传统文化的再次创作,自身已经具备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发展要素。而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素材,同样传达着修身、齐家、处事、治学等家风家训内容。除此之外还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如经世致用、廉洁思想、绿色发展等。处世方面主张:爱众亲仁,博施济众的博爱精神,救难怜贫、体恤下人的人道思想;近善远佞、慎择交游的交友之道;好生爱物、物人一体的和谐意识;中和为贵、文明谦恭的修养观。具有深厚传播潜力的乐诗结合具有足够底蕴内涵的传统诗文,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成为一首首、一曲曲脍炙人口争相传唱的“网红”歌曲,既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压缩糟粕网络文化的生存空间,开辟出可焕发出传统优秀文化的新土壤。

    四、乐诗促使快乐家庭教育成为可能
        近现代以来,中国家风先是备受指责和非难,之后是怀念和向往,经历了撕裂、沉寂、苏醒、复兴等历史境遇。一方面,民众对家庭在社会建设、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父母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成才教育重于成人教育、家风受到世风冲击、优良家风亟待培育和弘扬、家风和家训文献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不够等突出问题。
        越来越多的父母沉迷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中难以自拔,快餐文化的形成及自媒体的出现又严重了挤压到传统说教式系统教育的空间。乐诗作为篇幅极短、韵律十足而又在引导孩子过程中需要家长进行不必长时间参与的一种教育模式,只要加以合理引导与激励,必然会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协同与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大多数家庭中的教育模式,达到可喜效果。


家风家训家教在当下社会条件中,最终还是为了家庭和社会建设,同时与当下社会家庭生活相适应。乐诗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在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开辟出一条能够有利于传统文化推广、有益于家风家训家教深入的新途径,值得全体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及探讨合适的落实方法,最终形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受益、社会风清气正的可喜局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