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浪潮,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逐渐被重视起来。对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来说,除了要让学生完成对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学家的探究问题时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学习探究。因此,高中阶段学科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完成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掌握,而应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学科素养 高中生物 教学策略 探究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单一枯燥的进行讲授,忽视了课堂应当回归学生的理念。这样的课堂往往沉闷没有活力,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致不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变得低下。
因此,教师应当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将多元化教学融入课堂,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基于此,结合实践教学经验,笔者对高中生物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将活跃的课堂氛围带入教学
爱玩是学生的一种天性,学生总是倾向于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氛围需要吸引学生的兴趣,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加以突破,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在教课中的注意,让兴趣成为帮助他们学习的推动力。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带进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互动,这可以有效拉近教师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同时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举例来说,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可溶性还原糖"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预留一小段时间,以供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协作自主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督导,让他们在有限的教学课堂上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同时教师会在每一组中抽出一位学生代表整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为了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课堂氛围的活跃,教师可以评定出最优差小组,对其进行鼓励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二、将多元化的教学带入课堂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面临严峻的高考压力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灌"教学,这样容易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知识点的掌握也难以到位。因此,教师需要对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应当将高质量的生物教学模式带入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下面,笔者以“呼吸作用”的生物教学为例,展开具体阐述。
1.建立真实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进行展示,观察叶片颜色,设置问题情境:
“为什么一些水生植物树的叶片上都是绿的,为什么一些水生植物树的叶片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会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的提出来,来引导进行学生的理论与实际间的关系的思考,让学生对生命现象与我们解决实际生命问题的不同过程进行充分理解,通过对生命基本理念的理解,强调生命事实性的来源是支撑我们生命的基本观念,来实现学生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注意重视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试验研究中,要注意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在这过程中,除了教材提到菠菜叶作为实验原料外,教师可以适度降低对学生的限制,其他植物叶片的探究和试验药物也可以让学生进行选择。此外,在本节的"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进行探讨。同时,生物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比如坐标曲线的方式分析不同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坚持用理性的思维进行生物科学探索,帮助学生理性思考,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3.进行教学相关的练习,强化学生思考能力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揭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生物学概念和生物现象。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掌握和巩固训练,可以对高中生物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即以重要概念,现象和事实为载体,考查对学生分析,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思维价值和知识性的生物练习,检验生物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提高自己的生物探究能力,促进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
4.重视生物科学的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光合作用对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以及地球生态系统及其整体的各种物质生态循环与植物能量生态流动都具有重要作用意义,是人类生物界中最基本的一种物质循环。不仅如此,光合作用与我国农业粮食生产、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各项工作密切关联相关。比如家庭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注意"正其行,通风"的作用。通过这样提高农作物的种植产量和种植效率。同时,还要了解室内光合作用和室内植物呼吸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更加合理的完成家庭种养植物的室内摆设的放置。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注意掌握光合作用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结合生活实际,对其进行合理性的理论分析和科学判断,并及时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总之,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应结合实践内容,把理论性的生物教学内容与实践中的核心素养相结合。同时,对于某一课中的知识点,无论其中包括一个或几个方面,教师都应该关注这些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侧重点,帮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学科素养,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学生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对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将多元化教学融入课堂,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各种途径完成对高中阶段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学习。
参考文献
[1]丰农村.基于“结构与功能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4):194-195.
[2]盛勤,冯少娴.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71-72.
[3]郑承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