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董嘉伟
[导读]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深入人心的一个举措




         董嘉伟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级中学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深入人心的一个举措,已经是课改的大势所趋。作为语文教师,要从思想和方法上武装自己,让课堂不仅有效,而且高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性             课堂教学
                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基础学科之一,在承担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培育方面越來越重要。在新课改要求中增强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要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以语文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为大学深造、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加强课堂建设,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述,教师应学会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语文知识点融汇其中,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和学习兴趣。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们应合理的制订教案,将教案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抓住书本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语文的魅力。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多采用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知识,多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鼓励,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此外,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语文的具象化得到了很好的实现,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让教学过程更有条理,从而使得语文学习更具趣味性。
         二、优化导入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选择诸如逸闻趣事或者神话之类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在通过故事导入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         
         高中教材有一篇议论文是《拿来主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议论文的兴趣远不如小说、戏剧那么浓厚,怎么吸引学生的兴趣轻松进入文本学习就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有一位教师非常聪明,在上课之前,他并没有直接板书课题进入讲课的环节,而是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学生听说老师讲故事,非常兴奋,积极性很高,这时,教师动情地说:“同学们对大作家冯骥才了解多少?今天我们讲一个冯先生出席宴会时发生的事。在一次宴会上,一名外国记者问他这样的问题:‘冯骥才先生,现在你们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提倡国人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这样你们不怕自己也会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吗?’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但是冯先生没有生气,而是机智地回答:难道人吃了猪肉就会变成猪吗?我们学习西方,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实施的是‘拿来主义’。”这样,在轻松幽默的故事当中,教师巧妙地将“拿来主义”这个概念渗透到课堂之中,学生一下子对于什么是“拿来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消除了对于议论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感觉学习议论文其实也有独特的趣味。

         
三、推动深入对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越来越受关注,“对话教学”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对话教学提倡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提高对话的真实性。同时,不断挖掘对话的深度以及广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向深层次发展。例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其优美的语言,清新的文风以及淡淡的情感都在很大程度上融化了读者的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对话文本,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文本,获得学习体验。在引导学生鉴赏第5段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并且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勾画出来。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大胆质疑,思考“课文中提到的牛乳还有轻纱是用来形容月光的吗?”等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与教师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情趣,架起对话的桥梁。         
四、鼓励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能通过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创造性的解读文本,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揣摩、品味,在与同学的交流沟通中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小说的教学在高中阶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高中生对于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小说兴趣浓厚。所以,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渗透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执教《祝福》这篇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首先,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探究,提出问题:这篇小说为什么将题目定为“祝福”?祥林嫂曾经有过反抗吗?她是怎么反抗的或者她为什么不反抗?祥林嫂死的原因是什么?祥林嫂是怎样被他们一步一步地逼上绝路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小组之间互相就对方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做到了“少教多学”。         
五、坚持读写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注重加强读写结合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吸收”,在写作中进行“倾诉”,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所以,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渗透写作技巧,在逐渐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我与地坛》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这一重要的表现手法。课文中写景的内容很多,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本中写景的句子,然后让学生们自己体会一下写景句子的妙处。这样学生对于写景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获得了第一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描写这些景色目的是什么?与感情的抒发有什么联系?”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作者写景是抒发作者从这些充满古老气息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色中收获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利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作文,从而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课堂教学效率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而我们所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也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服务的,教师不能凭借主观意识进行教学,而不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可以影响学生,但不能决定学生的学。因此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对教学的认知程度最终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反馈,有效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