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保育院
摘要:人的一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并有序地按照这些阶段生活,分别是诞生、发展、成熟、延续和死亡。而生活是激发个体潜能、增加个人生活常识以及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由此可见,生活也可以看作是教育,是广义上的教育。这也正意味着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应用“生活教育理论”。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活教育理论;应用策略
引言:现阶段存在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孩子们成年后不懂得责任与担当、没有感恩父母的意识、更不知道如何回报社会。到底该怎样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够增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意识成为幼儿园教师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也是值得家长深思的问题。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将教育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或许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能让幼儿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教与学相互融合
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中,提出了教与学相互结合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效率的重要手段,更是教育价值得以体现的必要条件,这样的教育理念才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孩子们天性的。幼儿无论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是在运用思维方式时,与成人都有很大的差别,他们没有成人那样强的理解能力,更加不能运用逻辑思维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他们在理解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形象的事物,这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由于年龄的限制,孩子们本身地问经验还很缺乏,所以他们大多接触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而生疏的,但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强,所以同时又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在实际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时候,为了适应每一个幼儿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参与活动、引导他们学会调动各种感官并且协调各个感官来感受事物的特征,进而有效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等等。除此之外,在教与学相互融合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必须进行充分地互动,采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与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沟通,以便于大大调动他们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激发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热情。
二、构建生活化的、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
小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尤其是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
加上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所以在面对抽象的事物时也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只有提供一些他们熟悉的并且生动有趣的事物,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自愿投入到思考和探究活动中去。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不仅可塑性非常强,模仿能力也特别强,所以此时他们的学习和行为都很容易受成人的影响。除此之外,他们容易受情绪控制,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被心理因素影响。为了尽量降低这些影响的干扰,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其余幼儿充足的关注和呵护,尽量为他们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以及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首先,遵循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育活动中投放材料、选取工具、制定方法和创设环境的时候都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等。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在生活中常接触的材料和资源,比如纸箱、塑料瓶、树枝等等。并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发挥空间,让他们随意选取活动材料并自主创造新的玩法、制作新的玩具。对于他们的成品,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尊重,适当地鼓励是维持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在教育活动中引入生活经验和相关教育规则。一方面维持良好的活动秩序,另一方面从小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将生活教育与五大领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孩子们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五大领域,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丰富的,比如有讲故事、饭后散步、种植花草和蔬菜等等。这些都属于五大领域的重要内容,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生活常识以及激发科学探索欲望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将生活化的教育与五大领域活动进行有机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找到最适合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和进步的教育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及教育理论意味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要遵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的原则。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该要参透生活及教育理念的内涵,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摸索,最终保证将生活化教育思想有效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这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秦雪娇.幼儿德育生活化问题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丁桂苏.实然与应然: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施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3]崔玉珍.小班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个案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