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书新
清苑区冉庄镇大张庄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100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科内容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教学实际中能够发现阅读在日常考试中的比重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而日渐增加。所以阅读也是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的重点。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育? 教学探究
1 引言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对于思维和精神方面的培养往往是从两个方面:智商的启发和情商的培养。所谓智商,无疑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各学科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学生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等等,总之让学生的大脑灵活运转,提升其思维的活跃性和通透性;而情商,在我看来则是学生为人处世,尤其是针对他人语言和想法的理解以及灵活应对能力,相对于智商来说,情商的后天性突出,但在培养方面也就更加困难,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往往是主观性学科,如语文等依赖于感性思维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情商、进行德育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而当前素质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培养学生未来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为人处世的素养。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而本文中我也就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展开探究。
阅读是各阶段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国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国学的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这也就连带着影响我国各阶段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地位的更加突出,尤其是文学方面,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的分值比重就能充分表现出其重要性,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分值比重还会逐渐增加。就以阅读为例,当前语文阅读分为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两大项,教学核心目标殊途同归,都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于文明的传承,并且塑造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等等。而文学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相当长久的过程,甚至伴随着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始终,学校教育阶段是一个打基础得阶段,所以我们更要从阅读教学的开端入手,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从而为将来学生一步步实现更层次的文学素养积累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未来自主性的接受文学熏陶做好准备。
2 教学过程中要搞清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放任主体,并不是将学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该讲的知识教师仍要做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迁就。例如,当在课堂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更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时也要做出果断的结论。
3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3.1教法不当,以教师琐碎的讲解为主,把血肉丰满的课文支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阻挡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3.2学法不当,不让学生认真阅读,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无意义、无必要的,甚至是荒唐的练习中,或是无任何探究意义的问题解答中。
3.3不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以所谓的“标准答案”唯命是从,僵化了学生的思维。
3.4学生的阅读面窄,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种种因素制约,很少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杂志。
3.5考法不当,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 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4.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特别是学习习惯,不仅关系到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任务,同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人处世也有重要的影响。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就更加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外部环境,例如,阅读素材的准备、分配,以及学生阅读时间的安排等;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小动作”,比如有感情的朗读、轻声的默读以及浏览式阅读等,对于一些好的文章就要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摘抄、笔记,做好学生阅读的指导汇总。
4.2注重学生的学习交流
学习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伙伴,就容易使学生“闭门造车”,只有将平时的学习心得、学习感悟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讨论,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认知,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分析,也能够使他们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阅读心得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最近阅读的好文章进行分享、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们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各项能力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提升素质。
4.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愉快、有效地进行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学习没有自己完整的认识,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用知识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到学习的喜悦。比如,阅读就是一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事物,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一些经典篇目让他们进行阅读,比如,一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成语知识、通俗小说等,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得到进步与健康发展。
4.4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余,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借助学生的阅读兴趣来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学习。比如,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度、成语词汇的积累以及语言感情特色的感悟等,只有培养了学生这些基本的文字运用能力后,才能够保证他们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体会、感悟、学习。
4.5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实践,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知识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可以是阅读后的读后感、阅读心得等,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体会用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加深阅读印象。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会,比如在学习完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后,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让他们真正地将理论化为实践。总之,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5 结束语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教学的意义都能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保持,无论是阅读还是其他方面的教学,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重点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成芳, 杜侠.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对策[J]. 中华少年, 2017:266.
[2]张艳霞.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 神州, 2017(30):2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