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喀喇沁小学
摘要: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微笑教学
做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创设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小学生阶段,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爱动好玩但是耐心不足。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有利于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交锋的基地。
营造良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还是老师。只有小学语文老师转变思想观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和为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努力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营造良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一、微笑教学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因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追求知识,那就必须要求自己先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教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1.找朋友。2.猜猜猜。3.韵律操。
三、设置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现在的教育属于应试教育,有一部分教师上课形式呆板枯燥,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造成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教师不愿意活跃课堂气氛或者不知道怎么活跃气氛,沉浸在自己的独角戏中,学生只能一直听老师讲课,缺乏课堂交流和思考,被动地接受知识。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尽人意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气氛沉闷、教与学严重割裂的状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唱独角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显得更为关键。
教师可设置一些有趣的令学生思考的课堂悬念,创设出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情境,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会积极调动学习兴趣,自觉地进行思考。在悬念中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带着挑战性的学习问题往往最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容易活跃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有了探究学习问题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擦出灵感的火花。
四、设计新颖的导语
一个新颖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课前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要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但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五、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如讲完《游子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小礼物送给亲爱的母亲;讲《春天来了》之前,让学生寻找一下春天的影子;讲《寻找幸运花瓣》之前,让学生寻找一下丁香树上的五瓣丁香花,让他们体验一下是否真的不好找寻……学生们真正用心用情动手实践后,孩子的感情世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
[2]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