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严字乡中学 131400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表达、理解、写作等语文能力,也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对此,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实施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初中语文教学满足新课程标准。本文基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引言
在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过程当中,教师要始终以引导学生的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自己找到学习的道路,避免学生养成依赖性。教师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逐渐找到学习的方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逐渐转换到主动的状态当中,自觉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深入学习语文知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方向没有探究透彻,使每个教学阶段的界限不够清楚,其仅看到了知识内容教学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培育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状况。《语文课程标准》中着重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但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并合理地处理两者的关系,并且把其他科目隔绝在语文之外,使之单独教学。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思维不正确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一直得不到更新,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读、写能力就可以了,只要能够在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可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采取满堂课讲解的教学方式,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学生只能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学习,这样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也做了相应的练习,但是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好,学生也没有很好的学习质量。还有些教师虽然能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也能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中做不到由浅入深地教学,也不能进行教学情景的创建,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系统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将学习内容深刻理解,无法得到观察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然也达不到相应要求的标准。
二、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只有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案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想要教师创建高效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的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所有的创新活动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以及自信心,让学生有创新思维的意识。学生应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读一些课外读物,在学习学校中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接触到更多课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生在学习课外知识时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也会有所提升。
三、通过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往往是教师在台上通过自己的口述向学生传递知识,在学习过程当中都是教师作为主动的一方,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比重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不够活跃。
在教师的讲解当中,学生很容易走神,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教学,将教学的知识通过问题重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温习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学习《邓稼先》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邓稼先干了什么样的事情,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教师要鼓励大胆回答的学生,并且在鼓励学生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完善和拓展,为学生能够正确答题做出示范。在开展问题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收获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当中用创新的思维学习。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语文科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对教材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与接受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能够达到提高成绩的目标而埋头苦学,这样仅为了考试而进行的学习根本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让学生形成定式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丰富自身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在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课前课后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创新语文作业的布置模式,减少死记硬背的作业,多增加一些独立思考的创造性作业,并让学生组成自学小组提前学习课文,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各个小组间通过相互学习,可以加强对课文的解读深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进行课堂拓展延伸,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
课堂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抓住这些思维发散点,让学生通过听、读、看搜集更多相关的信息,使学生有依据地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这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创新能力。例如,讲《行道树》一课时,这篇课文塑造了“行道树”奉献的形象,用“行道树”象征了奉献者。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地应用这种象征的写作手法,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生活观察、书籍阅读等方式寻找如“行道树”一样微小、默默无闻,且甘于奉献的形象,使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发散思维,摆脱了书本限制,实现了思维创新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创新习惯和能力。
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师必须认识到初中语文的重要性,并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和新课改的要求来创新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县沛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69-572.
[2]李俊.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69-170.
[3]王艳霞,贾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797-801.
[4]钟海.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5):113.
[5]宁艳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才智,2016(0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