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秀清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城南小学810599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数学运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样学生才能够加深理解与记忆,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改以来,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注重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抛弃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单纯进行数学知识传授,而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是有帮助的。同时,教师也要把数学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与思考,以此来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由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受教师教学方法的极大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必须注意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正所谓:“学高方为师”,为人师者,首先需要强化己身,只有自己的修养、学识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教导别人,教师要先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才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刻意添加一些有助于数学教育创新设计的要素,以便我们的学生能够获得灵感和完成创新。这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阶段。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去,在此过程中,既能够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有所感悟与思考,设定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方案,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
二、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
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质疑能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被教师灌输数学知识。沉默的课堂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堂上沉默并不是金,只有多提问题,才能使质疑能力得到培养。为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氛围,让学生“乐问”。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的次数明显要比严肃的课堂多。由此,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适合学生质疑的氛围,使学敢于质疑、想要质疑,从而在不断的质疑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对于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学生,无论好坏、对错,教师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要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想法。
即使学生说得不对,也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其坐下、换其他学生来说,这样会打击学生发言的自信,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其次,其他学生也需要尊重别人发言的权利,当某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如果这个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出现磕绊,有些学生总是“积极踊跃”想要取得代之,这时发言的学生就会显得不知所措,自信心受到打击。由此,教师要向学生灌输尊重他人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懂得倾听,养成良好习惯。当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质疑能力有了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三、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数学书面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表现自我机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练习,练习如何创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实践能力,这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针对数学课堂知识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可以自主动手操作,通过实践练习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感。比如,在讲解“观察物体”的时候,在数学教材中有一个知识点为:“利用小正方体,通过不同角度来观察小方块的平面图,以此来摆放小正方体”,对于这块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正方体,并且发放到学生的手中,接着教师在黑板中呈现一些相关的平面图,让学生结合黑板上呈现的平面图来摆放物体。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黑板中平面图难度要有一个过渡,循序渐进增加平面图难度,给予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自信心。再比如,在讲解了“轴对称”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把一个长方形纸张连续折叠3次,可以剪出何种图案?5次呢?”接下来,让学生自主准备纸张和简单,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这个问题的结果,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中理清数学问题,明确探究数学问题的思路,实现思维火花之间的碰撞,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更加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自己要树立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到探究问题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要借助一定的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联系起来,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傲雪.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方法初探[J].才智2009(30).
[2]蔡健飞.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