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晓
陕西省镇安中学 711500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有了新面貌,我国现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技术的指导下,各行业快速革新,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和完善发展模式.就教育行业来讲,信息技术可实现精准教学,利用多种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可准确分析出学生学习基本情况,从而完善教师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水平的构建效果,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本文将重点阐释在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化学如何开展精准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化学;精准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精准教学的提出,教师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人发展对于提升其能力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多项针对学生能力反馈和素质水平明晰的技术,保证数据分析的精准程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教改逐步深入的当下,教师应当顺应此种教育理念,及时更新个人教育观念,充分应用技术和信息数据等构建化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化学学习中,达到提升个人能力的效果。
一、课前
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制作课堂计划的过程中,一般仅通过个人经验完成内容的制定,在信息时代的辅助下,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资源,通过检索大量的教学资源获取其中可利用并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完成教学计划与目标的制定。现阶段教师可应用智慧课堂线上备课手段注册个人备课端,通过分析考纲和教材基本内容,了解化学在现阶段应当予以掌握的部分,结合多位教师自主设计的优秀课程资料,提前制定预习学案,充分满足学生基本能力水平,并将其转化为微课内容发布到相关学习平台上。在平台上学生通过登录个人账号完成预习任务,此部分完成的结果将以学业诊断数据的形式发布到教师的账号中,教师结合此份数据信息精准确定学生在学习某个化学知识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确定讲课的重难点,从而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设计[1]。
例如,在讲解有关化学能与热能应用的内容时,教师结合其他优秀资源构建预习学案,学生在拿到预习学案后,结合微课中的内容填写习题答案,教师结合学生上传的具体情况以及得分分布,明确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确定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应当重点讲授的内容。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对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薄弱,教师可借助此结果,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重点处理此部分的内容,可鼓励学生以小导师的形式帮助学习相对较弱的同学完成方程式的书写,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予以展示。
二、课中
通过利用课中评价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到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可动态调整后续的课程讲解内容,实现交互式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上的缺口,调整后续的学习计划。为保证精准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在课前导学中所诊断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利用交互系统将学生分为水平相对平衡的各个小组,应用智能系统中的随机点名方式,邀请不同学情的学生予以解答,在教师题目发布之后,学生在平板端完成习题作答环节,并将答案提交到系统后台[2]。教师通过系统后台给出的评价结果了解在限定时间内学生做题的速度,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答题情况,确定在某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急需解决的内容,从而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
以下题的解答过程为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溶液无色透明,加入适量的酸液后,依旧为无色澄清液体并没有气泡产生,则符合条件的选项是()。A、;B、;C、;D、,教师给出题目后,学生直接选出答案上传到系统中,通过大数据的反馈确定选项的分布情况,大部分学生均能够准确作答,有接近10%的学生选择了D选项,说明学生忽视了碱性溶液这一条件,并且没能准确记忆方程式,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
三、课后
课后精准教学,主要体现在作业分层以及查缺补漏两个方面,作业分层主要指的是教师利用学业诊断的数据分析,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中的薄弱部分,针对性的设置优化问题,达到精准作业的效果,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可分成拓展和基本作业两个层面,对接不同学生所能够达到的知识水平,高度完成题目解答过程[3]。查缺补漏环节,同样可在阶段性测验后了解到学生的薄弱点分析其在知识技能掌握以及能力水平方面仍需要继续提升的部分,利用点撒网确定学生理解失效的部分,并结合诊断报告给出相应的优化办法。
例如,在布置习题的过程中,要结合现阶段的科技发展,比如在金属材料问题的设置上,增加时代背景以及金属腐蚀的发展情况,通过学生的上交的具体情况,确定其掌握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高中化学精准教学,教师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转变个人观念,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结合其在活动中对数据信息的领悟,达到反思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的要求,利用建模思想,实现精准教学,同时结合数据报告优化后续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充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祝连芬.基于“班比”平台进行高三化学精准高效复习模式实践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周冰.高中《实验化学》模块微课程的设计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周师捷.“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