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高步林
[导读] 数学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高步林
         陕西省神木市第八小学 陕西省神木市 719300
         摘要:数学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学习经验不足,生活阅历较少,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感觉无从下手。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构建高效课堂,确保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其中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比较复杂,难度有所提升,有效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促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有效性提高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分析学生的学习效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量创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获及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及认知。
         二.精心设计课前导入环节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为了实现高段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前导入环节,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课前黄金三分钟最为关键,教师需要确保学生从喧闹的状态中立刻回过神来,有的学生精神还比较松散,其中课前导入必不可少。教师需要抓住这一教学环节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小学教师需要注重导入的形象化。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难懂,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注重语言的深入分析及研究。着眼于学生的能动性促进概念的生动化展现,提升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导入的直观化,高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非常喜欢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对此,教师需要选择直观贴近的事物做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则可以拿出一个大的圆盘,然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师可以说:现在有4个老师,一个老师想要圆盘的1/4,另一个老师想要圆盘的4/16,还有一位老师想要圆盘的2/8,最后一位老师则想要圆盘的8/32。那么,该怎么样进行划分,才能够确保每一个教师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呢?很多学生感觉非常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问题分析,然后直接引入新的知识点。这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高,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能动性高涨,同时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三.主动引导学生自主类比分析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对于高段数学教学来说,学生的自主内容分析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注重适当放权,促使学生主动迁移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利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进行自主迁移及分析。概念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类比手段,促使学生实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连接,形成知识的正迁移,帮助学生理顺个人的思路和框架,尽量避免学生因此知识杂糅而出错,这一点对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明显的作用。比如在讲解分数加法和减法时,分数字母不同时需要通分。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这一专业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自由分析。学生可以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发挥个人的想象力,通过简单的联想来调动个人的能动性。这种实例类比的形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关注教学实力的精心选择,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在调整教学思路的同时,真正能做到有的放矢和一一攻克。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留下深刻的印象,主动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及技巧。
         四.注重课后总结与巩固反思
         课后总结和巩固反思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明显的作用,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突破和进一步提升,教师需要坚持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反复操练,深入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的综合性应用性比较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复杂,知识体量偏大。因此,教师需要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停下来主动梳理个人的知识整理体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不同教学环节的总结及分析,这一点对彰显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突破及改革都有明显的作用。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确保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真正意识到数学学习对个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指导作用及优势,主动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娟. 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 女报:时尚版, 2020, 000(003):P.1-1.
[2]鲜忠明.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