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莹
新疆昌吉玛纳斯县第一中学 832200
[摘 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化学总复习;审题能力;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现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化学考试在命题环节上的重点是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并最终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
在高三第一次月考后开展的答题情况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审题失误而导致的失分,占总失分的平均比重为28.5%,高达12分!学生做题过程中审题能力缺失的严重性凸现出来!其中49.45%同学在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堂所教授的知识也能良好的掌握,但一到考试就出现没有思路的情况;有35.9%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学得不好没有意识到审题能力薄弱的问题;23.9%的学生表示做题时不知道题目给的信息有什么用;还有10.43%的学生表示遇到叙述较长的题目时,根本没有思路,有时连最起码的解题信心也丧失殆尽。
综合上述原因,对高三学生化学总复习中审题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不仅必要而且也非常紧迫。
二、具体措施
1、典型错例,分析原因
根据教学情况,要求学生对进入高三以来开展的各类习题和考试中出现的因审题而导致的错误进行整理,通过对大量典型错题进行归类和分析,找到学生审题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审题意识不足。多数学生对审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审题仅仅是一字不漏的读题,没有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等多方面来完成全过程。
其二、审题方法缺失。读题时对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视而不见,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数据,答题时不规范或不按要求答题,也就是不会审题。
其三、审题训练不足。学生缺乏必要的审题训练,看到题目较长或是题目取材十分新颖少见就放弃继续审题,还有一些学生即便有一定的审题方法,但由于没有进行适度训练使得审题能力不高,造成失分,导致成绩不理想。
2、根据审题错因实施的教学策略
(1)强化审题意识。通过展示学生试卷中典型审题错误而导致的失分现象,一是使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二是告知学生审题是有方法和技巧的,准确审题不是难事,三是让学生认识到提高审题能力才能更快提高成绩。
(2)注重方法传授和规范答题的训练。由于高考理综的时间较为紧张,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审题随意,没有看清楚题目中的要求就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答题,造成错误,有时也会因此在解题中无法找到解题的正确思路。当学生不能在题目中提取信息,就不能将所给信息加以转化使用,在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答非所问或不作答造成失分,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审题方法的总结和规范答题的训练非常有必要。
审题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三审”。
一是审试题类型。一般化学试题分为概念类、计算类、实验类等类型,审题时根据试题类型找到相关知识,根据同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试题进行分析或解答,强化基础知识的构建并审清题目类型是正确答题的第一步。例如:关于电解质概念类试题说法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B.熔融的液态钠是电解质;C.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D.固体氯化钠是电解质。有一部分同学错误的选择了B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电解质概念认识不清晰,对其分类必须是化合物,而且包含的范围主要是酸、碱、盐及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没有掌握而导致错误。
二是审关键字词和数字。
化学试题中的关键字词一般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常见化学试题中的关键字词有:足量、少量、 22.4 L、“无色”、“酸性(碱性)”等,以及计算题中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进行数据处理时,例如“称取氯化钠样品5.85g……”,注意实验中使用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以及量筒、容量瓶、酸(碱)式滴定管的精确度、pH试纸的读数为整数等。此外题目中出现的物质俗名、现象、结构、特殊反应条件或反应类型、特殊的转换关系等都是解题的突破口。
三是审答题要求。试题表述要求中会隐含知识规范性考察,如不注意也会造成错误,因而答题时要注意规范细致。例如:题目要求写“名称”学生写成“化学式”,要求写“电子式”却写成“结构简式”,要求写“化学方程式”却写成“离子方程式”;排列顺序时,要求“由大到小”排列却写成“由小到大”;把“不正确答案”选成“正确答案”等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让学生意识到“答非所问”导致错误答题不得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要通过适当训练避免此类失误。
总之,要加强审题训练,要求学生对关键字词和数字的仔细推敲,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挖掘解题所需隐含的条件,提升解题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审题的信心。有些学生看见一些题干较长、信息新颖、综合性较高的题目或是繁杂冗长的叙述就慌了,没有思路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是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较弱影响了学生审题的信心。日常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在读题时养成画关键字词的习惯,理清条件和题设的关系,使问题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并形成解题思路,在审题过程中要善于排除陌生知识或信息对自己所造成的干扰,仔细审题找出隐含在题设或问题中的解题突破口,并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只要我认真审题得分就是成功。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增强审题信心,提高化学高考成绩不是难事。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高三学生审题意识不断增强,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不断提高,审题方法越来越灵活,解题的准确率不断提高,注重了知识的整理,形成了较好的审题思路,高考成绩与第一次月考相比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教学反思
教师只有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最终考出理想的成绩。
此外,化学科目的审题准确与否与学生的语文、生物和物理等科目的学习水平密切相关,高中学习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怎样做好各学科之间的时间协调和融合发展的问题还有待于继续思考和研究,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耐心,必须要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教学实践任重而道远。在此建议从高一教学就开始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逐步渗透审题方法和技巧,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审题训练,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秀锋.高中化学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因素浅析[J].区域教育资源整合研究[J].化学教学,2013,(6):20-21
[2]魏樟庆.化学问题解决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5,(8):31-33.
[3]许礼干.培养高中生化学审题能力的理论方法初探《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J].2017,(8):30-23
[4]韦新建.浅谈高中化学中的审题《新校园·中旬刊》 [J].2013,(8):30-08
[5]杨海星.化学解题审题性障碍诊断及教学策略[J].2013,(9):25-26
[6]王云生.高考理综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对化学教学的导向作用[J].化学教学,2013,(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