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刘鑫磊
[导读]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刘鑫磊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喀喇沁小学
摘要: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
关键词:审题能力  审题方法  理解题意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并不复杂,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其在做题时保持专注,确保审题质量。部分学生与教师互动时能准备回答问题,但到独立做题时就经常出错。这就能体现出学生在做题时存在粗心的问题,且审题能力不强,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其快速准确获取题目信息,弄清题目要求,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指导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
         教师要纠正学生在读题时的偷懒问题,要使学生做到审题时手动、眼动、脑动、口动,通过全神贯注的读题了解题目含义。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经常存在记住后面忘记前面的现象,导致反复读题浪费时间。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读题边提取关键信息的习惯,从而提高审题的效率和质量。
         对于低年级段的小学生而言,记住并区分题目中的多种名称、数字、条件、场景等信息存在一定困难,可以指导学生用符号标记出题目中的特定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审查,加快做题速度。比如教学二年级知识《表内乘法》时,教师出题:教室中有5个同学,教师给每个同学发了2颗橘子糖,一共发了多少颗糖果?要求学生在问题下面画直线,用圆圈圈出问题的单位。让学生用笔在问题上进行标注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提高审题效果。为了提高审题的准确度,确保学生已经读懂题目意思,要求每个学生在做题时至少读两遍,这样就能避免读错字、记错数字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有促进作用。在审题中调动多感官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水平,可以避免在默读中忽略的重要信息,使学生能准确、高效的获取题目重点内容。小学生的默读水平和识字能力不强,需要通过圈出重要信息和反复读题了解题意,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读题,并提醒学生认真做标记。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学生对数学有更好的敏感性,能快速提取到题目中的问题、数字信息,避免受无用信息的干扰。
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题意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结合生活场景,要引入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对题目内容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做到快速审题。对低年级学生教学数学时,应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去分析问题,能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让学生联想到生活场景中对这类知识的运用。

比如教学一年级知识《简单的钱币换算》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钱币面值有哪些?这些面值按照从高到低要如何排列?启发学生思考生活经验后,教师为学生出题:丽丽妈妈要买一些蔬菜,她带31元去超市,买菜花了20元,还剩多少钱?在学生计算这些问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想一想超市里的物价是怎么定的?是以元为单位还是以角为单位?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联想到自己看到的定价都是以“元”为单位。计算结束后,学生将“元”作为单位,最后顺利得出正确答案。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也应该与生活结合,要启发学生用现实中的经验去验证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在生活经验的帮助下,学生会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读题时也会更认真,能做到快速获得需要的信息,有助于对题意的理解。
三、 提高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无论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以夯实解题的基础和先导这项工作。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主要为计算和解决问题。以下就从计算题和解决问题两种类型来具体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划”
划就是划出题中关键的字、词、句,删除次要信息。它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和缩句能力。
学生要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二)、“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三)、“拟”
拟,就是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甚至表演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四)、“复述”
复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总之,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