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刘平
[导读] 在新课改的发展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发展素质教育

         刘平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教研中心 434300

         【摘要】在新课改的发展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发展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数学核心素养养成是学生们不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利用多种方式去培养他们的数学素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数学情怀为目标,从而展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与效果,并与学生的终身发展联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教育的学科。因此,需要教师不仅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作用,还要掌握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等,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数学的综合价值。
一、结合实际重视体验
         在教学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它反映的内容又是很现实的,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体验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比如说,在教学量与计量时。首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的、现实的活动感受,让他们获得初步体验。如教学“吨”时,可让学生提一提教师准备好的一千克物体,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知道“1吨
=1000千克”的数量关系后,再想象出1000个这样的物体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进一步感受“吨”的实际含义。其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运用的感性经验。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探讨,培养小组成员创新思维意识、发散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内容时,教师可提出趣味性、思考性的问题:熊大和熊二路过三块果园,熊大问熊二,你能算出哪个果园面积最大,我就给你买果子吃。这三块果园分别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宽为4m、3m,正方形的边长为4m,平行四边形的长、宽、高为5m、4m、3m。请同学们帮助熊二算一下哪块果园面积最大?教师将学生分成3-4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问题。

之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利用课件引入本堂课的授课内容,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理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避免学生混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三、强化知识技能培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以知识技能为主,又高于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是概念,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的性质、定律、公式、法则等,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基本技能有测量、运算以及画图等。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分类方法、模型以及推理等教学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练习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有层次性的练习,积极转化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以及数学符号表示方法,深入地对乘法意义进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书写、符号表征、观察以及操作,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地了解乘法概念的思想,认识到乘法特有的简洁性,使符号意识得以发展。通过图形以及实物等对乘法的意义进行分析和理解,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用数学符号进行交流表达,强化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数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高的课程。并且,有些数学知识,也只有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探究才能得到最深刻的学习体会,在大脑中形成最深刻的印象。核心素养既然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我们就必定要改革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纯理论性说教的模式。通过组织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究,一方面实现儿童手脑协调能力培养、数学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更在动手、亲身体验中构建和谐、民主、高效的课堂氛围,强健儿童体魄,提升身体抵抗力,达到部分体育的效果。比如,小学数学中“九九乘法口诀”的背诵可谓重点和难点,许多情况下我们教师是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的,这种方式不仅抹杀了儿童自主学习的天性,更不利于小学生理解乘法的根本意义,所以,我们应当改革这一教学现状。如组织“板擦传递”“数鸭子”“青蛙跳水”等实践游戏教学,当学生在讲到数字末尾是几或者几的倍数时,就会模仿青蛙叫声,这样亲身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不仅符合教育体制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4):36-39.
[2]许敏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