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城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中学363714
摘要:导学互动教学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教学为特点的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可以缩小学生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也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导”是前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导”要围绕学生的“学”,“学”要遵循教师的“导”。“导学”是课堂主线,“互动”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应用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有两个关键点:“指导”、“学习”,“互动教学”。“指导”是教师的工作,课堂教学不再是一味的灌输,学生有更高的自由度;学生的自学机会增多了,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互动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导学互动”模式有更高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学科教学;“导学互动”模式也可以制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可以换位思考,教学相长。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学导纲
(1)导入新课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新课导入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新课导入是新章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丰富学生的解题技巧,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为新旧知识点的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失败的导入环节会增加学生的压力,降低课堂的效率,甚至会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效果[1]。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新、旧知识点串联起来,降低新知识点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水平。目前,常见的导入方式有:故事导入、实验演示导入、问题导入等,具体的方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决定。
(2)导纲出示
经过新课导入之后,学生对新章节有了大致的印象,可以接触更复杂的问题,所以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导纲出示。作为教学的主线,“导纲”可以让学生向同一个学习目标靠拢,让学生在整体的层面了解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并且将教学上升到新的阶段。
导纲出示的方法主要有:集中出示式和课中开展式,两者对应的课堂情况有所不同,相对来说,集中出示式的应用更加广泛,课中展开式会增加教学的难度。导纲的内容反映的是课堂的内容,所以导纲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太过枯燥的知识又可能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不利用教学工作的进行,教材中的难题和重点也要在导纲中标记出来,方便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工作[2]。基于导纲的概念和特点,出示导纲的时候需要注意:压缩、提炼教材的内容,总结出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另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导纲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但不是唯一,要以“纲”带“面”,全面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深入学习。
(3)学生自学
在导纲的指导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习数学需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慢慢的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自身的水平。在导纲环节,教师已经对教材进行了解读,学生可以根据导纲的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深层次的了解教材。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导纲作为教学主线,给学生划定了学习的方向和范围,从而缩小了他们之间的差异[3]。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学习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自学能力有限,在自学的同时,学生也应该和同学进行讨论,接触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模式。每个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不同,他们对于教材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个人的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达到相互借鉴的目的,促进班级整体的和谐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也应该加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将小组学习和互动教学有机结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控学生讨论的方向,调整他们的思路,同时监督学生,维护好课堂的秩序,并且以此来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
(2)师生互动
很多问题在小组学习阶段就已经得到了解决,剩下的就是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些难题的解题思路比较偏,学生依靠个人或者团体的力量无法解决,数学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就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探讨、交流,可以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保证课堂的效率。
(3)解读教材
经过上面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再进行解读教材,并且扩展课外知识,就可以加快教学的进度。例如,教师选择一个教材的例子,对其进行充分的解读,分析案例中的知识点,然后将这个案例和前面的知识点相结合,将相似的类型集中在一起,帮助学生记忆。另外,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典型的错题,给学生分析思路,丰富学生的积累。
(三)导学归纳
导学归纳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学生对课堂目标、解题技巧进行概括、归类,整理学习思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导学归纳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减少学生走弯路的情况,而且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减轻教师的压力。
(四)反馈训练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需要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在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章节的重点设置课堂作业,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并且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完成训练之后,可以将答案收集起来汇集给教师,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纠正。
三、结束语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结合了“指导”和“学习,”其中,“指导”是手段,“学习”是目的,师生、生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保留了学生的个体性,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同时又缩小了同学之间的差异,可以促进他们共同进步,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培养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初中数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慧群.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 科教文汇旬刊, 2015(05):135-136.
[2]周洋.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 考试周刊, 2014, 000(090):68-68.
[3]居兰铭. 基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 000(006):P.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