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点滴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薛喜荣
[导读] 练习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

         薛喜荣
         榆林市吴堡县第三完全小学  
         
         摘要:练习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对于教学中的这一重要环节,该如何巧妙设计练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人人都能在不同的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注意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连贯性,做到有层次、有趣味、有实际应用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  练习   巧妙    多样    有的放矢   效率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的重要措施。所以,对于教学中的这一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下的练习设计,如果不进行一定行之有效的练习,就难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课堂练习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在练习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要做一些机动,使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想做的题。如:在教“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到算式“39×5时,算式刚出现,聪明的刘水清很快就把正确结果算了出来,他是这样算的40×5-5.这时趁热打铁,我就追问其他同学,“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用算式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或口头说出来,平时学习比较困难的喜喜,也举起了小手,蛮有信心地说:“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30×5+9×5”。顿时所有的眼光都聚在他身上,并为他鼓掌表示赞同。接着我就让他们再设计几种算法,或同桌相互出个题,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他们的结果。这样使中上等的学生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展示,特别是后进生和差生在成功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二、 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体验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题目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中练习,吸引学生去练习,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儿歌,小故事,谜语,数学游戏,竞赛练习等。寓学于乐,增强练习兴趣。这样,学生不仅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还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令学生感到数学课是一个游戏天地,例如:在教《质数和合数》时,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1—20中,奇数有(   ),偶数有(  ),合数有(  ),质数有(   ),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自然数可分两类:奇数和偶数。自然数还可分为四类:质数、合数、1、0.这样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为了不失趣味性,我又设计了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2)比最小的质数大1的数。(3)9的最小倍数。(4)奇数中最小的合数。(5)最小的质数。(6)最小的奇数。(7)只有一个约数的数。(8)最小的自然数。(9)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的积。

(10)能整除25的质数。(11)最小的偶数。接下来还设计了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家门牌号、学号的活动。这样使知识性和趣味性得到了统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所以,我们的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生活实际的应用性
         数学课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教《我是小当家》(解决实际问题)马上十月一日,好又多超市的电器特价,我们一起看看好吗?(出示商品标价)
电风扇:456元   饮水机:735元   微波炉:687元   电磁炉578元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今天你们是小当家,请任意选择其中两种电器购买,算算要付多少钱?比一比谁做出的方案又多又对。要求先写出购买什么和什么电器——列横式,再列竖式计算。(可以多种方案,学生独立完成,)这是一道综合练习,该练习不仅体现了趣味性和灵活性,还把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多做,其他学生适当少做,可以达到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目的,而且分别有“进位”和“不用进位”的加法,让学生与前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加深“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要进位”的认识(因为有部分学生学习了进位加后没有满十都进位)。
         又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数)这课时,正值“六一”儿童节的前三天,而且我校以各班为单位在班里表演文艺节目来庆祝儿童节,我班的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节目,这班孩子很有自我展示意识,为了给孩子们公平公正的评价,于是我利用孩子们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考虑上课时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只表演一个节目(其余节目的表演在“六一”来完成),由6名学生作为评委打分,然后,请全班同学计算平均分。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很活跃。而且计算平均数时,很有可能不是整除,这样将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持续学习的动机。不仅激发兴趣和积极性,牢固掌握知识,还能使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持续学习。)在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这一节课,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调查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包方便面……物品的重量并做统计;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总之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四、 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灵活的开放性
         习题更要富有思考性、灵活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开放题的设计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满足生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合理设计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求平均数》我出了这样的题:有一个水池岸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3米。小冬身高1.6米,他不会游泳。如果不小心掉入水中,否有危险?这一题所说平均水深1.3米,说明有的区域比1.3浅,有的区域比1.3米深,进一步说明了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表示的是整体的水平,并不表示某一事物的个体水平。孩子喜欢玩水,又关系到生命问题,学生很有激情来解决此问题。
     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深化,而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在平时教学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获得实施练习设计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