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王玉萍
[导读] 随着信息化发展,微课可以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王玉萍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  224400
         摘要:随着信息化发展,微课可以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将微课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将知识与科技完美结合。它不仅可以使教师讲解起来方便,还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微课教学的多层次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基于此,以下对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引言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进步,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对于少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初中数学衔接了小学的基础算术知识,也为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只有学好初中数学,才能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走得更为平稳。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离不开老师的上课教学,结合先进的微课技术,搭配上教材的基础知识,因材施教,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一、强化知识点的课后巩固
         其实对于知识的记忆不仅仅在于教师的讲解是否生动形象有趣,更在于学生课后是否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要知道,再聪明的人都需要反复地学习,反复地记忆,才能将知识点发挥到极致。如果说微课在课前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那么在课后教师所扮演的就是一个“加固堤坝”的角色。只有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与学生课后通过观看微课复习相结合,才能将讲解的知识点牢记于心。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微课观看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在微课中对学生易错易遗忘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可以搭配上相应的一些高频数学考题,这样学生有了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能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自我检测,教师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疑难点,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可以有所准备,更好地跟进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知识的高效吸收。
二、运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例题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离不开做题。当然,做题也是有讲究的,教师一定要选取典型题。教师把典型例题选好并且教好,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做题经验。对于平时在课堂中的易错题,以及每次考试中的错题,教师都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整合,然后在课堂中将这些题讲解透彻,让学生们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他们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题时,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快感。同时,教师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时,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借助线段图来分析行程中的数量关系,利用这些数量关系的表达式来解答。通过这种典型例题,学生首先要学会将题目信息提取出来,找出他们的联系,然后列出方程式求解。完成这个步骤之后,学生再配合使用线段图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将题目变得简单,同时促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方法的运用。


三、微课引领下的课上自主合作探究
         为落实新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应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反馈的普遍性问题为主线,在教师对疑点的重点讲解、系统答疑和释疑后,归纳出围绕普遍性疑点的讨论题,将相关探究引导微课通过班级微信群发送到学生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组织学生利用微课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展开积极、热烈的分析和争论。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时,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教师提出如下的探究问题:(1)对于方程3x2+7x-9=0,分析其两个根的和与积。(2)关于x的方程x2+(4k+1)x+2k-1=0,证明此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3)若方程x2+kx-1=0的两个实数根x1和x2满足x1+x2=x1·x2,求k值是多少等探究问题,相应提供辅导性微课。让学生借助微课展开分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则通过微信群的随堂反馈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合作探究状态,对探究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适当干预,并以随机点名、当堂检测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总结探究的成效与不足,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四、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使用微课视频
         预习是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但是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去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了解不足,所以预习效果不佳。并且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中没有很好的引导,也就无法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预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预习。例如在关于数列知识的教学中,数列是一项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面对枯燥难懂的数列知识,很难进行有效的预习,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录制微课引导视频,让学生提前了解数列知识的教学内容,把握数列知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且向学生提出自我总结数列特征与性质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自主预习中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与学习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录制微课研讨视频时,需要采用更加亲切的教学口吻,引入有趣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在数列预习引导课件的末尾,列出几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了解自己的预习成果,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五、图示简化
         数学中有许多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潜伏在教材的不同页码章节中,教师要能利用侦探式的微课,来引导学生将这些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体系,才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知水平。使用微课提出导向性的问题,图示化是微课的重要优势,也是最直接的教学方式,利用图形关系将复杂的数理逻辑关系形象化。
结束语
         微课如今已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应用。数学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氛围,还可以将微课与教学完美结合,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下功夫去探索和研究更加适宜的教学方法,把微课更好地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价值,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蔡玲娟.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0):121.
[2]赖瑞德.利用微课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8(82):84.
[3]葛美红.巧用微课,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9):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